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保山:边防官兵为民谋福
发布时间:2015-06-09  

   “边防官兵是我们的亲人,他们的心里装着我们,我们的心里也装着他们。”
  走进保山公安边防支队辖区,听到最多的是边防官兵帮扶辖区困难群众、为民谋致富路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凝聚着同甘共苦谋幸福的鱼水之情。
   “输血”变“造血”
  “如果没有边防派出所民警,我从未想过自己这把年纪了还能住上这样结实而温暖的房子。”
        说起自家的房子,保山边防支队滇滩边防派出所辖区联族村棋盘石社74岁老人余世莲情不自禁地流下泪。
        余世莲的丈夫30多年前因劳作过度早逝,独儿子又好吃懒做。全家人居住的房子是几十年前就盖下的,破旧不堪,到雨季,则被村民笑称“水帘洞”。
  余世莲也曾想将它修缮翻新,可是没有这样的能力。保山边防支队滇滩边防派出所官兵在走访过程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为老人想办法,几次邀约镇上工程人员到余世莲家商讨修缮方案,及时为她协调了两万元作为修房费用。
  新房修好后,边防官兵认为,要想让余世莲一家的生活彻底有好转,光为她家盖一所房子是远远不够的,要致富还必须靠他们自己。余世莲已年迈,担子必须由儿子余生升来担。对此,边防官兵在说服教育余生升要勤耕苦作的同时,积极协调他到工地打工挣钱。
  “我现在每个月也能挣到两三千元,养活全家基本没问题。”余生升说,是边防官兵让他过上了新生活。
  在保山,边防官兵帮助耿家坟村民脱贫的故事被广为流传。“边防官兵给了村民技术,给了我们幸福生活。”当地人评价。
  2006年8月,保山边防支队官兵在一次走访慰问中发现,耿家坟自然条件气候不错,可是村民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后来边防官兵自筹资金为村民购买了300株泡桃核树苗,在这里开展试点工作。在边防官兵的鼓励和帮助下,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来跟着边防官兵学技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今,耿家坟30亩泡核桃已丰收多年,核桃也成了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保山,一个个爱民固边模范村实现了改变,群众增收致富。
  “能给予辖区困难村民一定的经济帮助固然是好,但是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谋生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靠自己去改善生活。”该支队支队长董国新如是说。
  扶贫从扶持教育做起
  “要想脱贫,首先得让思想脱贫,让教育脱贫。”保山边防支队支队长董国新介绍,在深入开展爱民固边战略中,该支队积极把扶贫工作纳入到爱民固边工作体系中来,并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二十年前,滇滩镇左所村年仅4岁的杨明足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失去左腿,母亲也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父亲杨大周一人身上。然而祸不单行,杨大周外出打工加上向亲戚朋友四处借来的2000元钱在准备为杨明足治疗时又被盗了。滇滩边防派出所民警在办理盗窃案时了解到杨明足一家的情况后立即伸出援手,承担起小明足上学的一切费用,支持她完成学业。从此,爱心的火炬在滇滩边防派出所民警的手中传递。
  2010年6月,杨明足顺利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但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使得她找工作要比普通人承受更大的压力。
  为解决杨明足的后顾之忧,在滇滩边防派出所的努力下,保山边防支队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并将杨明足的实际情况作了汇报,一番努力后,杨明足在腾冲县残疾人联合会顺利就业。“ 我的一切都是边防官兵给的,他们就是我的家人。”杨明足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
  据统计,10年来,该支队先后帮助辖区147名困难儿童纳入地方政府或社会团体救助,选送6名孤儿到丽江民族学校就读,平均每年向辖区困难儿童捐赠爱心鞋100余双、爱心书包50余个、爱心书籍2000余册。
  民警真情帮扶
  腾冲县明光乡地处中缅边境前沿,该乡沙河社区张家寨由于在外务工人员多,受毒品侵害尤其严重。多年前,全村86户人家411人中有12人吸毒。当年一提到张家寨,周边村子的人们就直摇头,说那是一个臭名远扬的“吸毒村”,谁家的姑娘也不愿意嫁到这个村。如何打破僵局,改变张家寨状况?明光边防派出所一方面加大禁毒知识宣传,另一方面加大排查力度,直到抓了一名吸毒人员后,情况才出现转机。
  “经过几天摸排,我们抓获了其中一名吸毒人员黄某,对他进行了行政处罚。”岳鸿平说,在对黄某进行处罚后,民警接着对他做思想工作,后来黄某答应配合民警开展工作。同时,该所还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掌握其他吸毒人员的情况。
  就这样,该所民警摸清了村里吸毒人员的情况,同时,打掉村里的两个零星贩毒窝点。
  “两个零星贩毒窝点被捣毁,寨子的形势逐步好转。”岳鸿平说,两个贩毒窝点捣毁以后,张家寨的禁毒形势也彻底改变,派出所相继对5名吸毒严重的人员进行强制戒毒,对7名吸毒较轻的人员进行社区戒毒。
  “今年以来,寨子里有6户人家和我家一样,娶进了儿媳妇!”张家寨村民张宗辉乐呵呵地说,他大龄的儿子张正强去年结婚,今年家里又添了个孙子。“以前,也托了好些亲人给自己说媒,都因寨子里吸毒的人多被拒绝。”张正强说,现在好了,村子里男青年都能娶到媳妇了。
  如今,走进张家寨,崭新的道路宽敞明亮,村庄整洁和谐,这个经受毒品折磨多年的寨子已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是边防官兵改变了张家寨的命运。
  为村民提供便利
  “边防官兵真好,今年村子里的核桃销路都是边防官兵给联系的。”滇滩镇联族村党支部书记胡方元看到村民的核桃全部畅销后,对边防派出所官兵充满了感激。
  滇滩边防派出所官兵得知该村核桃难销的情况后,积极和驻地收购核桃公司联系,该公司后将联族村的核桃全部收购。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给村民帮助,还要在生产生活上给村民提供便利。”支队长董国新说道。
  针对辖区许多村庄“老少边远”特点,该支队开展了“送法律、送健康、送科技、送文化”四下乡活动,各边防派出所开通24小时服务群众热线,方便群众电话咨询和答疑解惑;依托流动警务室,实施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电话提醒、短信告知、巡回服务等举措,给辖区群众提供便利,方便辖区群众生产生活。
  李书灿是滇滩边防派出所辖区的残疾老人,因为没有身份证,不能享受近年来出台的惠民政策。2014年5月14日,该派出所民警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户籍民警携带照像设备来到李书灿家,为其办理了身份证。为表达心意,李书灿让人定制了一面锦旗,感谢边防官兵。李书灿说:“我们要让做好事的边防官兵,知道村民永远感谢他们。”
  据介绍,10年来,该支队平均每年都要为辖区群众推出服务举措27项,服务群众7200余人次,边防官兵用实际行动把便利送到辖区群众家门口。
  精细服务 争做文明使者
  “您好,一路辛苦了,请到这边休息一下!”到过保山边防支队滇滩边检站旅客休息室的旅客,都会对该站“党员服务之星”提供的温馨服务竖起大拇指。国门卫士真心为民,文明使者当之无愧。
  让出入境旅客满意是边防官兵的执着追求。近年来,该支队以开展“警地共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为契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严格落实精细化服务制度,结合实际在出入境口岸、旅客候检区和便民服务窗口推出“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台”和“党员服务之星”等服务举措,为过往群众和旅客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
  “边防官兵是我们的贴心人”、“边防官兵为我们想着致富路”,在保山,赞扬边防官兵们的话语不绝于耳。
这群身着橄榄绿的边防官兵正用实际行动为改善群众生活贡献着力量,同辖区群众一道奋斗在谋幸福生活的道路上。(龙琼燕  张锦难 朱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