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爱民固边新气象
发布时间:2015-06-05
近10年来,保山公安边防支队抢先一步,开展“三访四见”活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创造性的开展了走访群众工作,边防辖区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内外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密切,边防形象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现已成为促推平安边境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警政警民了解增加了,感情更加深厚密切
从2005年开始,边防支队就集中部署开展“三访四见”活动,对全边防辖区群众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回访,广大人民群众也由最初的看见逐渐发展到敢见、愿见、想见,与群众逐步建立起了深厚感情。左所村是腾冲县滇滩镇的一个边境小山村,这里村民原先“出门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喝水到山上挑,吃饭在地里刨”,贫困村、脏乱村、问题村的帽子一直扣在村民头上怎么也甩不掉。2006年,边防支队把该村列为爱民固边模范村进行创建,多方筹集资金,配套建设了水泥道路、沼气池、垃圾堆放点;修建了水池,解决了张家坪子社1400多人的人畜饮水问题。针对村里吸毒人员多、小偷小摸多的特点,边防官兵利用每周驻村走访之机,采取法制宣传、定人帮教、开展收戒专项行动等方式,大力整治社会不良风气。期间,边防官兵还与辖区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邀请农技人员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引进了烤烟、草果、木瓜、核桃等经济作物种植项目,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
群防群治局面打开了,治安更加和谐稳定
由于保山市与境外“毒源地”相邻,近年来,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强力推进和沿边开发开放的深入实施,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逐年增多,给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边境稳定工作带来挑战,现保山市边境地区已逐渐成为查控堵截敌对势力闯关入境的第一战场、反恐防渗的第一阵地、防范打击枪赌毒等跨境犯罪的第一屏障,处置涉外敏感事件的第一现场。自2003年中缅边境云南段防卫任务移交以来,边防支队随着边防保卫任务由边境武装巡逻到出入境边防检查和社会治安管控的职能任务转移,在深入分析辖区治安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为中心,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实行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最大限度调动辖区群众力量,从源头上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后成功推出了“以外管外”、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公边互派等经验做法。其中,腾冲大队猴桥所结合辖区治安状况和发案形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总结创新了禁毒防艾红指印、流动人口红袖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领巾、走访服务红印章的“四红”管理模式。明光所针对边境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群众居住高度分散,而派出所警力不足、装备落后、治安管理难度很大的实际,积极协调驻地党委政府在辖区广泛物建维稳信息员,实施“边境乡村110”建设,并先后将信息员的工资、装备等经费纳入党委政府统一预算,在各村设立服务点,设置专门办公场所,从而使“边境乡村110”成为了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窗口、桥梁和纽带。
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了,党委政府和群众对边防工作更加支持
在爱民固边实践中,边防支队以平安边境建设为目标,立足辖区,结合职能任务,采取“一线查、二线堵、区域控、专案侦”的方式,重拳打击边境走私、贩枪、贩毒、偷渡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了常态走访服务群众、实施关爱困难儿童工程、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推行边防民警兼任村官、帮建基层政权组织、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乡镇、县市)、创新边境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妥善应对处理了“2009.8.08”、“2012.4.26”“2015.2.09”等缅北局势动荡涉我问题,圆满完成了2008年奥运安保、2009年国庆安保及涉藏、涉疆等敏感时期的维稳任务,有效提升了打击违法犯罪能力,全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边防支队成功承办了全省深化爱民固边战略暨创建平安边境现场会;2014年,边防支队在缉枪和缉毒方面突破“双千”目标,取得了建队以来历史最好成绩。2011年10月的一天,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清网行动”中,边防支队案件侦查队教导员陈锡华受命赴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抓捕网上在逃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殊死搏抖,壮烈牺牲,年仅36岁。陈锡华烈士,是边防支队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也是保山政法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的牺牲,换来了边境的安宁,照射出了一代代边防官兵们为了自己的崇高边防事业。(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