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班户联防”治安防控模式,这一模式已在普洱不断推广,筑牢了平安边境线。
“问题寨”变身“小康寨”
位于普洱市西南部的勐马镇芒朗寨,在2011年前,可谓是全镇人口最多最穷、治安最乱最差的村寨,这里盗窃、打架斗殴、吸毒等治安案件频发。
改变,从2011年开始。
勐马边防派出所在芒朗寨创新推出了“班户联防”治安防控模式,将芒朗寨115户划分成11个治安片区,并细分为班,选任相应班长,开展联防联治。
2012年3月27日,叶波和岩章两户人家因土地纠纷邀约各自亲戚准备械斗,芒朗组当天值班班长发现后及时向社区民警报告,勐马边防派出所立即启动“班户联防”机制,指派附近的治安班长赶往现场进行劝解,由于班长和两家人都是邻里,经过大家齐心劝说,还没等派出所民警赶到,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很快得到化解。后经派出所民警与班长三次登门耐心细致做工作,充分发挥班长人熟、地熟的优势,加之本班村民的帮忙劝说,成功化解了两家长达5年的土地权属纠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据显示,4年来,芒朗寨查处治安案件2起,刑事案件实现了“零”发案,在册的10名吸毒人员也均实现“零”复吸,芒朗寨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激化、问题‘零上交’”的目标。
“班户联防”不断推广
勐马边防派出所不断完善和改进“班户联防”模式,并在其他村寨推广,最终将辖区8村114组8629户人家划分成1368个治安片区,织就一张严密的边境治安防控网。勐马镇也实现了从“治安问题镇”到“平安示范镇”的华丽转身,4年未发生过治安群体性事件。
勐马边防派出所还专门制定了《勐马镇治安管理班长选聘办法》,规定班长由村民大会通过、镇政府批准的方式选聘。班长确定后,社区民警每月定时召集班长召开辖区治安形势分析会,及时通报片区治安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重点,防止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完善奖惩机制,以反馈情报信息、完成交赋任务、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对作用发挥明显、工作完成好、经考核达优秀标准的班长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不积极、经考核不合格的班长坚决予以辞退。同时,采取发放资料、集中授课、个别辅导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班长及广大治安联防队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开来。
群防群治筑牢三道屏障
目前,普洱已经形成以派出所为龙头、村寨为载体、治安片区为单元的治安管理班长“点”上“查”,村寨治保会“线”上“巡”,派出所“面”上“控”的三级防控网络,实现了警民联防、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
依托“班户联防”,不仅筑牢了“群防群治”屏障,还筑牢了“禁毒防艾”屏障、“治安维稳”屏障。
为增强禁毒宣传效果,勐马边防派出所重点加大了对驻地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在勐马镇红塔中学筹建了云南省首个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组建了超过500人的青少年禁毒志愿者队伍,由责任区民警担任“禁毒辅导员”。2014年来,在班长协助下,勐马边防派出所已开展“禁毒防艾”宣传讲座19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有效遏制了吸贩毒现象的滋生蔓延。(杨添 龙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