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创特色平安边境市 瑞丽市全力打造“四区”
发布时间:2015-02-04  

 

  瑞丽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9.8公里,是云南沿边开放时间最早的国家级口岸,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对缅陆路口岸、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突破口,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口岸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对缅贸易的30%以上,占云南省对缅贸易的60%以上。2011年5月,瑞丽市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独有的地理区位使瑞丽市成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最前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和独有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国内25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和缅甸、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的商贾前来投资经商,成为包容性强、层面广、结构多元化的国际边境贸易区。
 

  近年来,瑞丽市以推进平安瑞丽、法治瑞丽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以解决当前瑞丽边境社会服务和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力打造 “四区”(网格管控先行区、平安样板示范区、组织阵地模范区、民族团结示范区),为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营造了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
 

  打造网格管控先行区
 

  近几年来,瑞丽市委、市政府认真探索调研,摸索出了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模式。2014年在全市推广“一馆二站三中心”的外籍流动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全面加强外籍人员的日常管理。“一馆”,即在外籍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建立家庭旅馆,实现“以房管人”;“二站”,即外籍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站和外籍“三非”人员管理中转站;“三中心”,即跨境婚姻登记备案管理中心、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外籍流动人员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加强网格化管理队伍建设。狠抓民警村干部、网格管理员、网格信息员“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先后在全市配齐配强66名网格管理员、295名网格信息员和66名民警村干部,并制定出台了《边境网格管理(信息)员管理考核办法》。推动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118万多元,按照每名网格管理员每月600元、每名网格信息员每月200元的标准予以发放工作补助。实行民警村干部月绩效考评制度,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及时核发民警村干部工作补助,全面调动“三支队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建立完善网格化工作机制。出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意见,建立协调联动、走访巡查、民情恳谈、分析研判、首问责任、经费保障、教育培训、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10项机制,做到工作有人对接、服务事项有人落实、接报情况有人负责,为网格管控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打造平安建设样板区
 

  近2年瑞丽实施的“平安细胞”工程,给瑞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引导。瑞丽各综治单位细化“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边境”等22个行业“平安细胞工程”责任和分工,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努力实现“积小安为大安”的目标。截至目前,该市共创建平安乡镇(区、农场)8个、平安村社30个、平安村寨186个、平安家庭14589户,创建平安校园、医院、市场、银行、寺院等平安行业单位107个。
 

  提升“平安科技”水平。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实行资源整合共享,强化“6995”平安信息系统建设,推动新建城市报警监控点500个、高清网络监控点96个,利用“平安科技”手段破获各类案件88起,有效提升了平安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瑞丽市“智慧边境线”、边境防控网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在勐卯边防派出所建成瑞丽市边境防控勤务指挥室,推广应用“行车卫士”和智能门禁系统,自主研发应用云鹰系列无人机并多次受邀参加“上合组织”边境防控演习,有效提升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网上防范”的科技管边控边能力。
 

  深化“平安机制”建设。推动在瑞丽市设立“中缅打拐瑞丽联络官办公室”和“中缅禁毒瑞丽联络官办公室”,适时组织开展边境联合执法行动,强化惠及两国的跨国平安机制建设。德宏州公安边防支队与省公安边防总队机动支队建立联勤联训机制,与瑞丽、畹町边检站建立区域性警力调配支援机制,与公安、消防、卫生、检疫、工商、缉私等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有效推动建立“大平安”建设格局。
 

  打造组织阵地模范区
 

  模范区的作用是具有引领性的,瑞丽市委、市政府开展警地党组织联建共创。充分运用边防部队创建模范党组织活动的经验成果,协调将开展警地同级间党委联建、支部联创、小组联学、党员联帮“四级四联”模式纳入创建工作范畴,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联抓、组织建设联建、边防安全联防、群众困难联帮、文化活动联谊、公益事业联动“六联”活动,结成联建共创对子75个,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警地共建单位姐告国门社区党委探索创新的“境内关外”党建模式成效显著,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全面推行民警兼任村干部。在多年探索实践民警兼任村干部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反映、积极汇报,充分展现民警村干部在激活村社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班子凝聚力向心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赢得了瑞丽市委高度重视和支持。瑞丽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专门下发文件,统一任命39名边防民警兼任辖区行政村(社区、农场分场)党组织副书记,将边防民警兼任村干部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探索创新群防群治模式。争取瑞丽市委、市政府支持,在中缅油气管道途经的弄岛、姐相、户育、姐勒、混板、畹町等6个边防派出所组建了“中缅油气管道护管队”,全力服务保障国家重点战略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卡南女子护村队”、“妇女攻心队”、“老年调解队”等群防组织作用,全面加强涉毒涉稳问题的整治、调处。协调市财政保障协警320名,整合保安390名、联防队员260名,建立了统一指挥下的协勤、联防、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整体联动机制。
 

  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区
 

  德宏是个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州市,瑞丽更是多民族群众跨境而居。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干部培训、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全过程。经常性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用“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办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团结、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法惩处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
 

  努力帮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兴边富民工程等项目资金5564万元,将54个贫困村、2个深度贫困村及5个行政村纳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协调德宏州民族宗教局为银井爱民固边模范村争取国家少数民族发展保护项目资金100万元。协调德宏州文体局投入经费48万元,为7个边境村寨配发篮球架7套、乒乓球桌12个,建设农家书屋451个、爱民书屋6个。
 

  大力加强境内外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中缅胞波狂欢节”、“国际珠宝节”、“国际泼水节”、“红木文化节”等境内外民族文化交流的有力契机,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团结文化活动,凝聚了中缅各族人民,感染了中缅各族青少年,使瑞丽成为边境民族团结示范区。(何从江  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