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新平戛洒:警企联手创“平安矿区”
发布时间:2015-01-07  

 

  新平县戛洒镇大红山矿区是昆钢和云铜两大国有企业的重要矿源基地,具有施工单位多、出租房和流动人口多、民爆物品使用量大的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近年来,新平县公安局始终坚持把“平安矿区”建设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戛洒镇大红山矿区及周边地区列为治安防控重点区域,创新工作机制,走警企共建之路,提升管控能力,推进矿区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重点
  警企共管打牢基础
  坚持“打基础、强管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切实将治安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牢固树立“以管促防”理念,制定流动人员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措施,加强警企协作,实行用工必查、持证(居住证)录用,登记在册流动人口7936人。同时,设立警务QQ群,企业设立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员,每月反馈一次动态信息,并由社区民警进行核实,从源头上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动态。
  强化重点人员管控。通过排查,将有犯罪前科、吸毒史的人员和涉爆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纳入重点人员管控,实行动态管控,由用工单位掌握现实表现,派出所落实“月见面、季考核”工作机制。针对有吸毒史的重点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尿样检查,今年以来共排查犯罪前科人员26人、吸毒重点人员12人,未发现重新犯罪和复吸情况。
  强化民爆物品管理。戛洒大红山矿区现有涉爆单位37家,年使用爆炸物品1万余吨,是社会治安防控的重难点。新平县公安局从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和回收环节入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管,做到严查重处,实现民爆物品零发案,坚决杜绝失管漏控,有效维护了矿区的治安秩序,消除了安全隐患。
  完善机制
  警企协作构建防控网络
  以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为重点,走网格化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之路,加强矿区及周边地区社会面管控工作。

  构建协作型内部安全防控网。以大红山“两矿”警务室为依托,加强警企协作,由企业招聘200名保卫人员充实到“两矿”保卫组织中,成立矿区巡防队2个,在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开展巡逻防控,在重要路口、物资堆场、原矿堆场实行24小时值班看守制,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内部安全防控网络,同时矿区行业场所统一实行“零点”停业制度。
  构建全天候视频监控网。按照警务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审时度势,统一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完善矿区视频监控网络建设,由企业自主投资580万元,安装高清摄像头500余个,并全部接入大红山社区警务室,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切实消除了一批监控“死角”、防控“盲区”,有效提升了企业自防能力。

  构建群防群治型社区防控网。依托大红山社区,充分发挥治保组织及调解、民兵等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建立村组联防、警民共防机制,成立民兵应急分队,制定了《群防群治管理工作制度》、《盗抢案件举报打处奖励实施办法》、《打击矿区偷盗行为考核办法》,每月21日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召开群防群治列会,加强社区治安巡逻防范,鼓励和动员群众走出家门,开展邻里守望,联手防范,共保平安。通过防控网络的建设,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相交织的治安防控体系,达到了降低发案的目标。
  多措并举
  警企合力提升打击效能
  始终坚持“以管理促发展、以打击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提升打击效能,打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搭建信息共享对接平台。建立每周警情通报、信息互通工作机制,将视频监控网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无缝对接,提高防控的针对性,形成优势互补、打防联动的工作格局,达到以打促防的良好效果。今年1至10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1.6%、10%。
  建立情报综合研判机制。以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多发性案件为重点,定人定案别开展研判,切实提高情报研判信息质量,明确侦查方向,严厉打击一批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团伙。通过研判,实现侵财性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6%,“两抢一盗”案件综合破案率达43%,同比提升11.5%,成功打掉盗窃机动车团伙5个24人。
  推行大维稳长效机制。依托社区警务工作,与矿区企业建立伙伴型协作关系,共同参与社区综治网络构建,做到情报信息共建共享、维稳信息定期交换,从而构建大维稳长效机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督促企业与施工单位签订井下生产材料管理责任状,实行责任包干机制,采取蹲点守候和徒步巡逻相结合、出入检查与视频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井下治安防控网络,实现井下盗窃电缆等侵财性案件发案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
  创新理念
  警企联动营造和谐关系
  始终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积极构建联动型警企和谐关系。
  推行社区警务议事制度。参照“民警听民声”、“警企恳谈会”等模式,邀请辖区企业负责人、员工代表、治安员代表、监督员等举办座谈会,围绕社区防范、矛盾调处和服务企业发展等社区民警职责展开,畅所欲言、谏言献策,坦诚接受建议和意见。共召开恳谈会、座谈会3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有效整改问题8个;开展法制宣传进企业2场次,应急防范、消防逃生、疏散演练2场次。
  推行消民怨促和谐制度。社区民警充分利用信息手段,通过QQ群、网上警务室,耐心听取企业员工对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和社会现象的倾诉,排遣企业员工心理上的怨愤情绪,并积极做好教育、疏导和转化工作。截至目前,在企业的协助下,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起。
  建立窗口前移上门服务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化服务流程,缩短办理周期,深入各工矿企业开展上门服务,进一步深化便民利民措施。结合矿山工作时间及特点,以矿区警务室为依托,采取错时工作制,集中办理居住证,共办理居住证5000余人次;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开展车管业务进企业活动,办理摩托车驾驶证培训200余人次。(祝万祥 陈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