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扎根基层的百姓贴心人
发布时间:2015-04-14  

杨德忠,男,汉族,1959年2月8日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主任科员,三级警长,保山市龙陵县公安局警令部民警、警务技能教官。2012年1月被选派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驻平达乡安乐村开展工作,挂任安乐村党总支常务书记。曾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先后被市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获省“百姓喜爱的人民警察”提名奖、被省评为“新农村优秀常务书记”、被省公安厅评为“三访三评先进个人”等。

新农村工作“标杆子”

在龙陵县平达乡安乐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期间,杨德忠就把安乐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主动担起了安乐村的“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产业发展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排解员、制度建设的督导员、组织建设的工作员、社会维稳的掌控员、百姓大事小事的联络员、交通事故的协管员”工作任务。积极向村“三委”详细了解村情民意、社会治安等情况,主动与老百姓拉家常,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对整个安乐村心中有了底数。

群众利益的“维护者”。2012年春节期间,杨德忠刚参加完平达乡一年一度的文化周活动回到家就接到空竹洼、火草塘村民小组长的电话称寨子39户人家有1000多只鸡鸭死了,原因不明,村民有些恐慌。接话后,杨德忠迅速向平达乡党委报告,及时联系县兽医防疫部门,组织村“两委”分别深入到傈僳族寨子实地走访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当兽医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解剖化验后得知,属于“禽霍乱”所致。杨德忠及时向村民作了详细地解释排除了人为投毒的嫌疑,消除了村民的恐慌心理。杨德忠回到县城后,立刻找到民政部门反映情况,最后又向兽医防疫部门开具了证明,写出申请到民政部门协调到7800元钱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杨德忠这样想,把钱发到每户人家起不到发展的作用,有的傈僳男人好酒,会把钱买酒喝了,几天就把钱花完了,不如鸡死鸡补,购买一些鸡苗发到每家每户,让鸡苗长大后继续发展。心细的杨德忠还考虑到因安乐村海拔高,必须要买温差相近地方的鸡苗才能够使鸡苗更好的发展起来,经多方奔跑商量后,决定从就近的象达乡购买鸡苗460只。3月22日杨德忠把小鸡拉到火草塘空竹洼中心点,发放小鸡活动热热闹闹的展开了,傈僳族大妈们背着竹篮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寨子中心点领取杨德忠为他们争取到的小鸡,心情十分激动。当余保秀老大妈第一眼看到杨德忠时,就主动过去用颤抖的手紧紧握住杨德忠的手含泪说:“想不到你会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感谢共产党!感谢公安局!感谢你!”

社会和谐的“促进剂”。2012年7月4日,正在忙着走村入户的民警杨德忠突然接到平达派出所黄所长打来的电话:“杨德忠,我们接到瑞丽市交警大队发来的一个协查通报,安乐村火草塘小组村民余某某,在端午节期间在瑞丽街子骑摩托车撞人肇事逃逸,你帮助查一下。”接报后,杨德忠同志放下手头工作迅速与村支书胡双旺同志取得联系,一起深入余某某家中核实,认真宣传相关交通法律法规和肇事逃逸的严重性,要求家人劝肇事逃逸人自首。在杨德忠及家人的耐心劝说下,肇事逃逸人主动到村上找杨德忠自首,7月6日杨德忠和另一名民警将前来自首的交通肇事逃逸者亲自送到了瑞丽市交警大队,同时拿了2000元钱到医院看望道歉,求得伤者的谅解,最终只赔偿了3000元和解。杨德忠在安乐村以法律法规宣传、禁毒宣传、感恩活动为体裁,在村里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以此感化安乐村的部分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有违法犯罪苗头或是已经实施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悔过自新、主动投案自首,净化了安乐村的社会治安,维护了社会和谐,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杨家寨村民陈转娣说:“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来这么好的工作队员,希望以后多给我们村派来几个,我们村的社会治安就会更好,我们也就有安全感”。

老百姓的贴心人。杨德忠白天忙走访群众,晚上也顾不上休息。他自购了便携式的扩音机、电子琴、二胡、葫芦丝等音响和乐器,晚上到村寨组织晚会,宣传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同时把法律法规、感恩教育、毒品的危害、产业发展等融合在整个晚会上,与村民互动、与村民联欢。干群联欢会的开展让老百姓深深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拉近了干群关系。当地群众这样赞道:“自从杨德忠来到安乐村以来,老百姓和干部的距离拉近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希望多派这样的好干部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村的大门永远向杨德忠敞开着。”

走访中,杨德忠发现许多老人年纪大腿脚不方便,外出照相非常不容易,有的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杨德忠一边走访,一边给老百姓照相。河边寨小组的村民王润福老人瘫痪在床,一辈子没有照过相,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杨德忠将他从床上抱了出来,帮助老人洗脸,为他照人生中的第一张相片,并和老人家促膝交谈,了解老人的养老、生活情况。当杨德忠把照片送到他手上的时候,老人哭了,拉着杨德忠的手说:“同志,我的亲儿子都没有你对我好”。目前,杨德忠已经将600余张照片免费发到了群众手中。

2年以来,杨德忠走访群众500余户,发放民情卡200余份,帮助困难户共41户,调解矛盾纠纷47起,打掉吸贩毒窝点2个、缴获自制枪支20支、小口径子弹1662发,帮助安乐小学及困难户募捐衣服1000余件,为老百姓追回征地费13万余元,协助改造新农村5个点、投资200余万元,争取资金14万余元,自己支垫资金4200元,修了两条路,修建三座桥。

杨德忠的一举一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白天村寨跑,晚上写文稿,早上起得早,院场他来扫,年有五十岁,上阵不怕累,治安搞得好,毒贩被吓跑,老百姓天天来报告,村里来了个好领导。”这是安乐村村支书胡双旺为杨德忠写的顺口溜。

社区警务工作“好把式”

2014年8月18日,以杨德忠个人名字命名的“杨德忠警务室”在龙陵县龙山镇白塔社区正式挂牌。警务室每天接待的来访群众络绎不绝,杨德忠再次以他高昂的斗志和火热的情怀赢得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他创立的“六心工作法”又一次发挥巨大效应,为“人民警察爱人民”的立警之本再添光彩。龙陵县公安局政委刘甦盛赞“德忠精神”实至名归。

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在群众参与配合的同时,用真情、真心、真爱拉近与群众距离显得更为重要,在同群众面对面的工作、心与心的碰撞中,杨德忠把“爱心、真心、恒心、耐心、热心、决心”六心工作法,贯穿到社区警务工作的始终,从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做起,“零距离”接触群众,实打实做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件事情。

用“爱心”抚慰群众。杨德忠得知白塔社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身份证,渴望在有生之年有自己的一张身份证,但他们身体不好,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走路困难,就找到院方了解情况后,主动把老人们接送到龙山镇派出所,免费为其办理身份证,完成了老人们的心愿。

用真心感化群众。2014年9月22日,龙山镇白塔社区村民反映,寨子上有一名65岁叫赵锡春的妇女,邻里人称她“憨娘”,是一个无儿无女、无人照管的孤寡老人,居住和生活条件狼藉不堪。经了解,赵锡春姐姐去逝之后,承包山林、土地等财产被俩个侄子瓜分,但他们从来不照管、赡养赵锡春老人。目睹这一现状,杨德忠找到了她的两个侄子,向他们讲解法律法规,阐明若不履行赡养义务,将代表赵锡春诉诸司法机关解决她的赡养问题。经过法律讲解,俩侄子同意负担起老人日常生活的费用开支,并为其建起了崭新的房子。赵锡春老人生活与居住问题的妥善解决,白塔社区一些村民也为之感动,自发地给我送来了一面“公平正义、一心为民”的锦旗。

用“恒心”溶化群众。2015年1月,白塔社区一组85岁、患有残疾、长期以拐棍支撑走路的赵有品老人,因与儿媳不合,儿媳把他的拐棍扔掉,他哭着到警务室找到杨德忠,杨德忠知道实情后,主动到他家为其多次调解,缓和了公媳之间的矛盾。随后,杨德忠又到县残联为他争取了一把轮椅代步,老人收到轮椅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用“耐心”善诱群众。针对社区一些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低,复吸率高的问题,杨德忠主动上门到吸毒人员家中,找父母、亲戚共同商讨对策,不厌其烦找吸毒人员本人谈话,从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的多种方法开展工作。过去家境较好的余氏兄弟,从90年代初染上毒瘾后,每次都是戒了吸、吸了又戒,最终造成妻离子散、家徒四壁。杨德忠到他们家,起初跟余氏兄弟讲道理,讲法律,他俩根本不理会。之后,杨德忠以法律手段与教育并重,恒心与耐心并重,每次都从思想上反复引导,给兄弟俩讲解因吸食毒品不仅让个人身体受损,而且引发家庭悲剧,危害社会的利害关系,从多层面的旁敲侧击,最后,余氏兄弟坚定了戒断毒瘾的信心,每隔10天自觉到警务室尿检一次,从内心深处帮助余氏兄弟找回了迷失的“生命之路”。

用“热心”赢得群众。过去,社区不少群众遇到问题习惯到党委政府闹访缠访,总是“信访不信法”,而现在社区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有困难,都愿意来警务室找杨德忠帮助解决,即或是杨德忠时间忙不过来,群众也愿意同杨德忠“预约”甚至排队等候。杨德忠在警务室建立了爱心捐助室,接受龙陵多家单位、企业、商铺,自愿捐赠的衣物、食品、生活用具一,再把这些捐赠物品定期分送到有困难的群众家中。雪中送炭的关爱,老百姓在信任杨德忠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公安机关公正、廉洁、务实的为民情怀。

杨德忠警务室成立4个月来,杨德忠共救助危殆病人14人,帮教失足青少年5人,调解各类纠纷13起,做好事67起。该社区初步形成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的良好环境,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0%、治安案件下降30%。(保山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