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极边之城”忠诚的守护人。为了破解腾冲城郊结合部日益严峻的治安维稳难题,他们以问题导向、民意引领警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强力推进治保会建设,把“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条治安之道发扬光大,在全力构建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警务改革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区警务新路子。
2014年7月,腾冲县公安局腾越派出所针对辖区城郊结合部矛盾化解和治安防控压力加重,而当地社区基础工作薄弱,警民、干群关系脱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高等实际,在保障城区原有8个社区警务室规范运行的基础上,在城郊24个村组又建了8个中心警务室,切实将社区警务工作重心前移,突破城郊结合部治安瓶颈,精心打造“环城警务圈”,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打开了民意警务改革突破口。
“这是发展带来的必然诉求”
“警务室在家门口就是好!我们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啊。”2015年3日23日,在腾冲县腾越镇盈水社区村尾村,70岁的留守老人祝家兰说起去年8月份盈水警务室民警帮助她找回被偷窃的货物时,就滔滔不绝地和笔者聊了起来。
原来,祝家兰老人在老伴去世后,就独自一个人在村里开了一家杂货铺,经营一些日常百货。由于孙子和孙女都外出打工,平常就是一个人在家里守着这个杂货店过日子。去年8月,她发现自家的货物接二连三被盗,而偷的东西大多是食品和生活用品。这让祝家兰感到很害怕。“我一个老婆子在家,要是出个什么事哪可咋办?”祝家兰说。她急忙向家门口的盈水警务室报了案。在分管盈水警务室的腾越派出所小西中队中队长钟宝宏的带领下,社区民警和综治维稳员运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有利条件,在两天内即将案件告破。来偷窃祝家兰老人家食物的不是别人,正是村里的两个留守兄弟。大的15岁,小的才12岁。这两个孩子也是因为父亲吸毒被抓后,母亲便丢下两个孩子远走他乡,独自生活的两个孩子实在是被饿慌了才走了这一步。后来,钟宝宏又将这两个孩子送到一村之隔的北海派出所,让他们在派出所里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在民警的帮扶教育下暂时渡过难关。
“警务室的民警做得好啊!现在白天晚上都见他们在村里巡逻,警车一响我心里就踏实。”祝家兰高兴地说。
地处腾越镇城郊结合部的小西片区辖12个村,人口数近3万人。在2014年7月份之前,这个片区属腾越派出所小西中队管辖。说是管,其实就只有6名民警和6名协管员分管城区开发区和农村的两个警务室。在当时的小西开发区,仅仅三五年间已成为腾冲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随着多个省、市重点项目和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入,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以及因项目建设中拖欠民工工资而爆发的多起矛盾纠纷事件都在这里上演。一时间,小西片区成为了社会治安维稳的难点和热点区域。民警陈琳告诉笔者,当时,他所在的小西开发区警务室就直接设置在工地施工现场。一方面为了方便大多数外地民工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大范围因为拖欠工资而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我们三个社区民警可以说是疲于奔命。人手少不说,施工现场的条件就更不好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真是一言难尽”。陈琳说。据他介绍,当时西山开发区的两个大项目同时施工时,工地上的人员就有上万人。
而这正是小西、洞山、勐连这三个腾越镇城乡结合部社会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
“这是腾冲在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公安部门如何确保辖区治安稳定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腾冲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江波说。
的确,随着这些年腾冲“大旅游、大开放、大发展”格局不断深化,腾冲进入了人财物大流动的高峰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给城区治安管理带来极大压力。以腾越派出所来说,这个目前在滇西都可算第一个大所的城区派出所,辖城区8个社区,24个农村村委会,辖区面积达271.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近14万人。仅去年一年的接处警就达8600多起。所以在腾冲有这样一个说法,“腾越稳,则全县稳。腾越强,则全县强”!在这样一个大所当所长是个什么滋味?“就是事情太多,根本歇不下来。”所长李枝韩说。的确,从笔者在办公室见到李枝韩开始,他的手机就响个不停,要办理和处理的事情应接不暇。这个才刚刚上任三个多月的新所长感叹,这个所长不好当,肩上的责任太重了。
“不过,有责任才有担当。有压力才有动力。”李枝韩说。正是有了这么一股创先争优的精气神,在腾越派出所这个光荣的集体里,锻造出了无数的优秀民警。这些年来,他们因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百姓遮风挡雨立下的汗马功劳而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排头兵,还因其攻坚克难的优异成绩而获得了多项省市乃至全国的表彰和奖励。为维护一方治安稳定,构建平安腾冲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腾冲县公安局下决心在城郊结合部的24个村组建起8个中心警务室,切实将社区警务工作重心前移,精心打造“环城警务圈”,解决城郊结合部治安难点问题,就是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回应民意警务打开的一个突破口。”腾冲县公安局副政委徐新源说。
“把五个手指握成一个拳头”
“走这一步,是形势必然。对于我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腾越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孟学维说起腾越派出所打造城郊8个警务室,构建“环城警务圈“的事情时,这样告诉笔者。
孟学维介绍,当时为全面掌握城郊结合部的社区基层基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腾越派出所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结果发现,社区警务工作的重心已经发生变化。这主要是因为这几年腾冲的城市化和重点项目建设已经迅速从城区向城郊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和群众工作的重心也随之扩展到城郊,那里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引发的社会矛盾频繁发生,各种矛盾碰撞叠加。在2013年辖区处置的207起矛盾纠纷和34件群体性苗头事件中,50%以上属于城郊结合部范围。同时,由于社区基础工作不牢,致使当地各类治安案件高发而防控工作薄弱。由于社区警务工作点多面广而警力明显不足,一村一警、社区民警专职化的要求难于落实到位,“空壳”警务室现象突出。致使社区基层政权和警务工作浮在表面,服务群众工作不深不细,难以取得群众信任。
腾越镇城郊社区基层基础工作的现状引起了腾冲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黄碧忠和时任腾越镇党委书记章明德的高度重视,经多方研究论证,决定打破“一区一室”的警务室建设格局,围绕“做实社区警务,做深群众工作,打牢维稳根基”目标,因地制宜在腾越镇24个农村社区组建8个中心警务室(其中小西片区4个、洞山片区3个、勐连片区1个),将社区警务工作重心延伸到城郊结合部。
在黄碧忠和章明德的直接关心和督办下,中心警务室的人财物保障迅速到位。8个中心警务室办公场所全部由所在社区无偿提供,腾越镇划拨33.3万元用于警务室装修、购置办公用品和装备。在落实人员保障方面,按1:3以上标准配齐社区民警和协警。腾越镇增加给派出所44个综治维稳员岗位,由腾越派出所组织招聘后交由警务室管理使用。另外,8个警务室主任全部担任社区副主任。同时,腾越镇将44名综治维稳员的工资、保险、办公经费、考核奖金,合计137.17万元全部纳入今后每年的镇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袖袗型派出所。”腾冲具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梁本章这样告诉笔者。据梁本章介绍,警务室采取“一站式”工作机制。以8个中心警务室为龙头,合并所在社区的警务室、综治维稳室、调解室及其职能,提升警务效率。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恢复加强治保会力量、整合社区群防群治力量,开展维稳、巡防、保卫、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等联勤联防工作。由社区民警组织带领协警员积极开展代办、预约、急事急办等人性化服务。
“就是把五个手指握成一个拳头,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警务室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示。”孟学维说。
在洞山片区玉壁社区警务室,笔者看到,宽敞的警务室里设备齐全,两张警用摩托随时准备出发。墙上贴满了各种规章制度。来自黄坡村的综治维稳员赵桂兴告诉笔者:“现在在警务室做专职维稳员,觉得很实在。可以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长项调解家长理短的各种纠纷,颇有成就感的。”
“环城警务圈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对现在村里的治安状况,你满意吗?”在盈水社区凤山村,笔者问67岁的李庆春老人。“满意!满意!现在村里头喝酒打架小偷小摸的事几乎看不到了。就是民警辛苦呢!”
据王江波介绍,自腾越镇城郊8个中心警务室组建以来,“环城警务圈”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做深做细,基层基础工作显著加强,辖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王江波说。首先是警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像去年7月31日,腾越镇侍郎坝发生一起嫌疑人持仿真枪恐吓群众的案件,县局立即启动“I级警情”响应处置机制,云山中心警务室迅速组织所属力量,率先赶到现场参与处置,稳定了群众思想,并及时获取了相关线索并上报县局。在专案组抓获嫌疑人后,警务室当天即组织了回访,及时消除了当地群众恐慌心理和社会影响,受到一致好评。
其二是信息第一时间得到掌握。8个中心警务室充分发挥“接地气,触角广”优势,及时有效掌控了辖区各类苗头隐患,避免了工作被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化解群体性社会矛盾9起,清理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0万余条。
其三是矛盾第一时间得到化解。“8室”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依托治保会,整合辖区调解力量,落实“抓早抓小抓苗头”要求,去年及时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7起,占全所调处数的29.8%,无一起因调处不及时而导致的“民转刑”、“刑转命”、“民转群”案件或信访案件发生,实现了“矛盾就地化解,压力就地消化,安全就地保障”。
其四是有事第一时间就可见到民警。中心警务室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巡逻防控、值班备勤、入户访查、警情回访等工作,确保24小时有人第一时间介入警情处置、矛盾调处和救助服务工作,确保群众在受到侵害、发生纠纷或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就能见到警员,提高了见警率和群众安全感。去年共接待群众来访6200余人次,组织治安巡逻500余次1600余人次,救助服务群众170余次。
其五是民意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所、室两级坚持把落实民意响应机制摆到突出位置,将收集研判和回应民意作为常态化工作。特别是一大批民情民意得到及时回应解决,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树立了基层派出所“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的良好形象。(周向东 吴安林 陈琳 杨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