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和“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后,金星社区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目前,社区又紧张地投入到了争创“全国文明社区”的工作中。
“争创‘全国文明社区’的过程,就是一项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水平的过程,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用社区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来推动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近日,正忙着申报“全国文明社区”的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金星社区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苏琼芬对记者说。
让良好道德风尚成为新常态
“如果不是苏书记对我进行帮扶,我这辈子肯定就是一个废人了。”这是金星社区一名刑满出狱居民发自内心的声音。这位居民曾因扒窃先后10多次入狱,3年前出狱后他下决心真心悔改。可是因为有前科,工作难找,家人断绝来往,实在走投无路,想起监狱里的干部说过“有困难找社区”,他就试着找到了社区。
先为他落户、再为他申请低保、然后帮他租房……苏琼芬承担起了对这位居民的帮扶工作。因为有前科,这位居民应聘了很多家大小店铺和企业都没结果,最后,苏琼芬自己做担保,终于为他在一家餐馆找了份工作。现在,这位居民不仅有了工作,还娶了媳妇。受苏书记等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影响,他不仅踏实工作、老实做人,还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公益活动,在休息日来社区做义工,当志愿者。
金星社区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开展诚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和“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等,引导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和普通居民在社区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现在社区居民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民族团结、良好的道德风尚已经成为社区的新常态。
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
今年5月,一台主题为“魅力联盟 欢乐泼水”的泼水节在金星社区上演,居住在社区的数百名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泼水狂欢。活动现场,居住或工作在金星社区的20多位傣族居民伴随着团结舞的欢快节奏,与社区居民们用手中的小盆、小桶互相泼洒着节日的祝福。本次泼水节已是金星社区举办的第四届泼水狂欢活动,已成为金星社区的“品牌”活动。
苏琼芬告诉记者,金星社区有常住居民2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有1792人,涵盖了28个少数民族。由于文化感受、生活习俗等差异,居民平时来往不多,为此,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密切了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密切了邻里关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此外,金星社区还整合社区资源建设了和谐金星民族团结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少数民族港湾、国学文化长廊、文化宣传长廊等居民文化活动阵地,特别是金星社区创办的云南省首家社区报《金韵星声》、创作的《金星之歌》等,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
打造服务群众“三大平台”
今年5月初,金星社区联合云南疼痛病医院开展爱心医疗帮扶活动,在疼痛病医院开设“爱心病房”,为社区弱势家庭提供免费住院就医服务。
“爱心病房”开设后,8名来自金星社区的帮扶对象住进“爱心病房”。56岁的蒋意苹属一级残疾,半身不遂且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仅靠低保维持生活。对于“爱心病房”的开设,蒋意苹感动不已。两间“爱心病房”共8个床位,帮助对象为金星社区残疾、低保家庭和弱势家庭,每批帮扶对象入院治疗期为10天,个别帮扶对象根据病情可适当延长住院天数。所有帮扶对象住院期间相关费用由云南疼痛病医院和爱心企业共同承担。
金星社区借助公共单位和社会力量,打造社区服务群众“三大网络”平台,构建了“扶危济困网”、“治安防范网”、“城管服务网”服务平台。社区在开设“爱心病房”、“爱心驿站”的同时,结合社区治安服务工作,在得到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联盟街道办事处和穿金路派出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辖区5个重点地段(路口)设立“爱心联动综合服务岗”。社区通过“三大网络”服务平台构建和“爱心联动综合服务岗”的设立,将服务群众的网络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占道经营没了,“堵心路”变成“舒心路”。最让居民头疼的治安问题大有改善,全市社会治安倒数第一的帽子已彻底丢掉,这是金星社区在全省首创城市社区“五级治理”模式所带来的新变化。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建于1997年的金星小区配套功能不完善、道路破损、占道经营等弊端开始凸显,一度成为全市城区社会治安最差的居民小区。从去年10月起,金星小区在全省首创“区-街道-社区-居民(庭院)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模式试点。该模式以庭院为单位,设立居民小组长,按庭院大小、居民户数设立楼栋长。
实行居民组长和楼栋长制后,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激活了社区管理的“末梢神经”,实现社区服务功能向下延伸。“当要收集民意民愿时,他们是社区的‘眼’和‘耳’;当要传达政策法规、解决难点问题时,他们是社区的‘嘴’和‘腿’;当为民办实事、维护社区安定时,他们起到了‘稳定剂’和‘润滑剂’作用。” 苏琼芬形象地总结了社区最基层管理者的作用。(李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