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西山分局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形势需求,为积极破解街面治安防控实效难题,有效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群众安全感,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抓手,创新实施指纹打卡“电子巡更”机制。工作开展一年来至今,全局各部门较好融入了“全警防控、齐抓共管”的新时期防控体系,辖区社会面刑事警情控制在全市靠前水平,治安大局总体稳定,“电子巡更”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全警打卡,队伍壮大,齐抓共管的格局基本形成。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当前公安工作重要战略任务,“点、线、面”结合是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的基本形态要求。分局立足现有警务资源,科学优化防控部署,最大限度将一切可用警力投入社会面防控,并统一纳入“巡更打卡”管理机制。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局统一部署,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包括所领导、派出所民警、机关业务大队帮扶民警及保安辅警等街面防控警力的指纹采录工作,确保“电子巡更”打卡工作顺利启动。目前,分局各部门登记指纹样本达1780条,其中派出所领导采集85人、派出所民警采集554人、机关及业务大队民警采集371人、辅警人员采集770人,民警采集数接近全局总民警数的3/4,采集面覆盖了全局各部门、全警种,有力促进了全警下沉一线投入治安防控工作,形成了“全警上街、全警防控”的“大防控”格局,为“见警率”和“管事率”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科学选点,串线连片,布警不均的情况得到扭转。本着“警务保障实战化”的基本思路,切实将警力资源科学投放到重点路线、复杂区域、高发案路段等关键着力点上。分局以近年来治安实情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及听取各派出所意见建议,按照巡更点位设置“重点乱点全覆盖”的原则,以辖区党政机关、重点单位、大型企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旅店、娱乐场所、饭店及易发案“城中村”、居民小区院坝等为重点,确定一批具有针对性的巡逻路线及“巡更点”,大力打造“电子定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控网。一期工程共建成“电子巡更点”122个,基本覆盖了西山区主城区。分局借助122个电子巡更点,将各部门巡逻车、移动警务亭、防控堵卡点、保安联防巡逻组、机关业务大队帮扶巡逻组、群防群治队伍等各类力量有效整合起来,要求各类防控警力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密度开展指纹签到,循着“巡更”路线错峰穿插、有机联动、形成合力,有效激发全区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活力。在此基础上,在辖区重点行业场所、旅店、网吧等部位新增47个打卡点,以旅店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和网吧管理系统为依托,要求分局机关、业务大队帮扶巡逻警力持本人二代身份证“入店进场”开展治安检查,从而进一步将巡逻防控触角延伸到重点行业场所内部,更好地强化了“管事率”。
三、电子监督,规范勤务,管理不精的难题得以破解。作为一种较为科学先进的监督管理手段,“电子巡更”技术是业务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保障,利用“电子巡更”系统信息一经生成即不可更改的特性,更加直观有效地监督管理巡逻勤务工作。同时,通过制定与之配套的考核管理机制,将传统人工督查与电子督查相结合,解决了传统人工督查随意性大、覆盖面窄、效率低下的“短板”,实现从“以人管人”向“科技管人”方式的转变,有效调动了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巡逻勤务工作规范化。为强化“电子巡更”机制结果运用,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分局对应制定出台了《巡逻防控工作考核办法》,《巡更工作方案》、《机关业务大队纳入巡逻打卡工作》等规范性文件,将各部门、领导、民警、协警的巡更打卡工作纳入督检考核,通过现场督检与后台数据核查的方式,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年终对巡逻防控工作和“巡更”签到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对排名前三位的派出所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排名末三位的派出所进行全局通报、扣减业务经费、取消评优选先资格并纳入全局考核扣分。自启动“电子巡更”工作以来截至今年8月,分局共开展日常考核12期,评选“巡逻防控每月一星”12人,表彰巡逻防控工作先进派出所54家(次);同时,对工作开展不到位、考核排名末三位的39家(次)派出所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减相关业务经费。通过建立健全“巡更”管理督察机制及相应的配套考核奖惩机制,分局社会面巡逻防控勤务工作得到极大提升,社会面巡逻工作取得2013年度全市警种考核第一名好成绩,辖区“110”刑事治安警情稳定保持控制在全市较好水平,有力保障了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向前发展,促使“平安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辖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