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绿春县与越南有长达153公里的边境线,随着中越边民往来日趋频繁、边境贸易不断发展,禁毒、反赌、防境外势力渗透等社会维稳压力大。绿春县按照省委组织部提出的“警地共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相关要求,结合2006年创建的“民警任村官”社会管理模式,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发展共谋、维稳共筑”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边防民警村官桥梁纽带作用,深化“爱民固边”工程,构筑边境社会治安“稳压器”。
重标准,严考察,在“配强”队伍上下功夫。通过边防派出所党支部提出人选、村社“两委”征求意见、乡(镇)党委审查同意,在平河、骑马坝、半坡三个边境乡的28个村社,将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素质过硬、熟悉民风民俗、掌握党务村务、善于群众工作的边防民警委任为民警村官,任期3年,不享受地方报酬和村级利益。目前,28名基层官兵兼任28个边境村社党总支副书记或村社主任助理,39名优秀民警任非边境村社村官。
重教育,明职责,在“管理”培训上提素质。完善县、乡、村社、组四级民警村官管理机制,搭建以县为面、乡镇为轴、村(社)组为点的平台,边防派出所负责日常管理,任职村社安排日常工作,乡镇和任职村社进行日常考勤。开展职前谈话谈心,邀请党政机关干部、优秀民警村官集中授课。把民警村官培训纳入驻地党委政府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展思想“大教育”、业务“大培训”、岗位“大比武”活动,保障民警村官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
排隐患,化纠纷,在“优势”发挥上挖潜力。民警村官紧紧围绕服务现实需要,通过“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范犯罪,成为基层政权建设的指导员,人民群众诉求和呼声的信息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帮助群众致富的引导员,乡村文明建设的辅导员。目前,组织开展法制宣传20期5948余人次;接待群众来访18次,调解民事纠纷14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71件,发放二代居民身份证3500余份;排除治安隐患13起,实现56个村组“零发案”。
抓活动,暖民心,在“固边”作用上求实效。民警村官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防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国防、人人支持国防、人人建设国防”的良好氛围。利用走访入户的时机,引导边民牢固树立国家、国民、国土、国门、国防意识;在边境村实施“户户红旗飘”工程,定期举行升旗仪式,打造边境党建“边防线”;在全县140个边境民族村寨实施“村村广播响”工程,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利用“七一”建党、“八一”建军以及民族节日等重大节庆,开展民拥军、军爱民活动,目前,召开警民座谈会27次、联谊会27次。
重发展,促落实,在“业绩”考核上增压力。将民警村官履行职责情况纳入驻地党政基层干部统一考核和奖惩,作为民警村官立功受奖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民警村官年度工作业绩通过发放民意调查表、询问村级干部、派出所领导评议等方式,进行奖优惩后,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评先定优、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建立民警村官逐级汇报和定期检查制度,从参与村务建设、维护辖区稳定、走访服务群众、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评选一批优秀民警村官,并推广其先进典型。(陈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