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破难题,深化服务增后劲”,这是今年弥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道路交通管理上推出的新思路,在交通事故预防、交通违法整肃、服务群众工作等方面初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安全保障。
创新管理,交通事故预防形成新格局。抓牢“人、车、路”三大要素,城乡齐抓共管,堵住事故源头。1至6月份,全市发生统计内交通事故10起,死亡6人,受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5.96万元,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一是抓住第一要素“人”做好工作。采取“定时、定人、定岗”运作模式,定期组织机关党员、驾校学员、中小学生志愿者参与城区交通管理,劝导“中国式过马路”;每周一、五组织机动车驾驶人开展审验教育学习,组织农村“四员”与农用车主见面,强化驾驶人安全意识;完善机动车、驾驶人数据库,以免费告知服务方式,开展预警安全提示;加强网络“双微”新媒体运用和农村地区交通广播站(室)建设,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普及交通法规。二是抓住第二要素“车”做好工作。采取“分片包段,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路面巡防与卡点整治相结合整治交通违法,重点肃清公路“超员、超载、疲劳驾驶”、城区“违停、酒驾、闯红灯”六大顽症;牢牢牵住农用车安全的“牛鼻子”,制作统一模板、粘贴标识分发到乡镇村社,组织专门力量设卡服务,将辖区所有小(微)型普通客车喷涂并粘贴“限载X人,严禁超员”字样的禁令标识,货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喷涂“货车严禁载人”字样的禁令标识,与重点客货车辆驾驶人、车辆所有人签订安全责任书,“一车一档”管理,牢牢抓住交通安全的关键要素。三是抓住第三要素“路”做好工作。对城区交通管理作整体规划,对城区144组交通信号灯和4套电子警察进行全面排查优化,在城区新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5个,交通中心线隔离栏1000余米,施划摩托车停车位4500余个,小车停车位2400余个,对小车停车泊位首度施行收费管理。联合安监、公路、运政等部门,对域内2000公里公路和47条农村客运班线,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段进行集体“会诊”,提出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推出隐患整改时间表,及时消除隐患,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路段,及时向社会公布,哪里危险、哪里容易出事故,驾驶人一看便知,做到心中有数。
齐抓共管,交通违法整肃取得新突破。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交警、运政、城管、工商等部门,合力治理,查教结合,统筹推进。1至6月份,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5190起,整治无证12起,酒驾9起,超员3起,拆除摩托车高噪音排气管315起,机电动三轮车违法载人 190 余起,乱停乱放3000余起,查破肇事逃逸18起,路面交通违法整肃取得新突破。一是城区进行综合治理。交警、运管、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老城区道路上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问题,货车入城损路扰民问题等,做到“宣传走在整顿前、教育走在处罚前”,同时采取集中行动和分段把守相结合,白天整顿和夜晚控管相结合,重点突击和定点执勤相结合,正常上班与错时执勤相结合,高峰站点与低峰巡线相结合,以点带面、逐线铺开、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办法,形成有效阵地控制和长效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城区交通秩序的根本好转和持续巩固;二是农村抓好路面巡防。针对农用车交通违法,根据管理实际改变管理方式抓好路面巡防,将拖拉机委托给农机部门进行监管,加强督察指导,以弥补警力不足和监管漏洞。交警大队、派出所交警中队联勤巡防,落实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三级责任制”和“七个必须”要求,对农村道路上违法占道、客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进行严厉打击。在民俗、节庆、婚丧、赶集日等重点时段,成立“赶集”警组,加强路面巡查,让乡间公路成为平安大道;三是干道抓牢重点车辆。以“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为契机,以辖区秀河线、师弥线、昆富线、三那线为重点,以大、中型客货车、危化品运输车为重点车辆,以“三超一疲劳”严重交通违法为重点,卡巡结合,网上网下联动,充实警力,24小时防控,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严防客运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深化服务,交管群众工作走出新路子。紧绕交通安全管理主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发展,深化服务,交管群众工作走出新路子。一是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活动成了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将文明交通纳入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之中,出台《弥勒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发动机关党员、青年团员、驾校学员、中小学生,并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统一规范管理,在交警的带领下,定期参与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中,形成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一次次的示范带动服务,用柔性管理取代尴尬执法,从而推进城市交通文明。1至6月份,参与文明劝导活动的机关党员520人次、驾校学员2891人次、中小学生225人次,活动赢得了广大市民关注和好评,促使文明交通蔚然成风。二是农村“大喇叭”响彻大地,车管服务深入农村地区。与市文明办、广电局等有关部门联系,充分发挥村委会阵地作用,推进农村交通安全广播站室建设工作,结合当地群众劳作休息时间和收听习惯,让农村“大喇叭”响彻大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讲解交通安全,提示车主、驾驶人审车、换证。同时,针对边远山村群众车辆检审、驾驶人考证的困难实际,采取“轮班、轮乡镇”的方式,组织民警利用周末假期到边远山区,因地制宜,开展“流动车管”下乡服务,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当日办结制,为村民节省入城往返费用。1至6月份,车管下乡办证18次,办理摩托车业务2751起;三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服务“李俊东工作室”彰显社会效益。实行免费调解,免费文书,专人、专室、专职开展纠纷调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及时化解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最大化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减少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发的信访事件,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1至6月份,“李俊东工作室”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案件178件,成功调解175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调解金额1290万元,接受群众咨询服务451人次,群众满意率100%,赢得群众赞誉。(张兴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