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难看出,读书有助于人的思想、行为、智力、境界等的进步和提升。有人断言,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不读书,不读好书,不学无术,庸碌度日,必定会给人类进步带来阻碍,给事业发展造成贻误,给个人成长形成束缚。
关于读书的好处和不读书的坏处,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比如: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余秋雨的“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狄德罗的“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这些如雷贯耳的劝戒,无不对于读或不读给予了画龙点睛的回答。读书到底有用还是无用、用处有多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当下,受物欲横流、心烦气躁、急功近利、过度娱乐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读书对于不少人来说,已退化成一件奢侈的事情。放眼周围,不懂不学者有之,不懂装懂者有之,浅尝辄止者有之,一知半解不深究者有之,读书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者有之,摒弃高雅经典只读庸俗低俗者有之,沉溺游戏、网聊、赌博不屑读书者有之,被迫被动无奈读书者有之,把读书当做纯粹完成任务指标者有之,投机钻营目不识丁者有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仿佛一夜之间,读书成了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一件需要号召提醒督促的事,一件越来越上不了台面的事。
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喜欢读书”、“我平均一年读多少本书”、“我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读书与成长成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试着测试自己,就会得出答案。
说实话,工作这么多年,我拉拉杂杂、断断续续、前前后后读了一些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地理、传记、写作等诸多方面,阅读渠道有书刊、杂志、报纸、网络、手机等,尽管印象深的不多,但多读书、读好书、有选择性读书给自己带来的知识积累、视野开阔、境界提升、心灵升华、适应岗位,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不敢说有多大,但其地位不可替代。
我喜欢躺在靠近窗台的沙发上,晒着室内的暖阳阅读;喜欢听着轻音乐,让心情在放松的状态下阅读;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只有台灯的书桌前阅读;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和着自己的呼吸阅读;更喜欢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下,随心所欲地阅读,让思想在书中信马由缰。每每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读书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把看似枯燥的阅读,通过环境和心情的营造,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惟有如此,阅读才会成为习惯,成为巴罗所说的“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不管怎么说,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贬值快的时代,是该多读点书的时候了,即便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该为自己读点了,而且要学着去快乐阅读。(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