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昆明石林网格化打造平安和谐景区
发布时间:2013-07-16  

    编者按:昆明石林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5A级景区、“全国文明景区”, 2012年入景区游客达335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00余名。随着景区游客数量和旅游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景区内安全防范、旅游秩序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的“全面巡逻”综治服务工作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今年,石林县按照“分而治之”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提出了景区综治服务管理“网格化”模式,景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游客投诉大幅下降,逃票、黑导游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五一”小长假期间实现了“零事故”、“零纠纷”的工作目标。

    一、划“网格”、配人员、定职责。一是科学划定“网格”区域。在广泛征求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游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景区功能布局和工作难易程度,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方法,将石林风景区划分为小石林区域、大石林区域、外景区域、天裕酒店区域、游客中心区域、石头城区域等6个“网格”区域。二是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在科学合理划定网格区域的基础上,相应成立了6个“网格化”工作组和案件查处组、督查考核组2个配套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设带班领导1名,组员14名,共配备辅助工作人员117名。同时,为便于轮换值班,每个“网格化”工作组再下分为2个小组,并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小组组长、副组长。三是明确细化工作职责。鉴于每个网格的区域环境、交通压力、游客数量等不同情况,对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如针对大小石林区域内游客数量大且集中的特点,工作以维持游客旅游秩序、导游工作监督等为重点;针对游客中心区域和天裕酒店区域内散客相对集中的特点,工作以交通疏导管理、打击逃票和黑导游等为重点,使综治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具灵活性。

    二、建制度、提待遇、严奖惩。一是实施正式员工带班责任制。为进一步加强对8个工作组117名综治辅助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用工行为,从景区综治办、派出所、工商分局、交警中队、旅游监察中队、城管监察中队、管理局安全办等部门抽调了22名人员作为各“网格”工作组带班领导,直接负责对本组组员的管理,避免辅助用工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发生。二是实施岗位承包责任制。每个“网格化”工作小组组长作为该“网格化”管理的承包人,与景区综治办签订了《石林景区综治办工作责任承包保证书》。同时,采取组长选组员、组员选组长“双向选择”的方式,科学合理确定每组工作人员,组长与组员签订了《石林景区综治办岗位责任保证书》,做到层层明确职责、层层抓好落实,有效强化了综治辅助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杜绝了职责不清、分工不细、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三是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景区综治办制定了《石林景区综治办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奖惩规定》,从形象要求、行为规范、履职情况、纪律遵守等方面对组长及组员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对年终考核排名在前的优秀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资金奖励,对不称职人员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并作为是否续聘的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综治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保障、重督查、促效能。一是强化工作保障。为全力推行景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景区管理局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选聘的117名综治辅助工作人员购买了“五险一金”,统一了工作执勤服装,配备了对讲机等相关装备,较大的提高了工作规范性和统一性。二是强化督促检查。紧紧围绕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充分发挥案件查处组、督查考核组2个配套工作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6个“网格”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组员的日常督查和考核,为每月开展的考核奖惩工作提供依据,同时督促各组认真开展景区综治工作。三是强化工作效能。石林风景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从今年4月全面启动以来,各项工作开展十分顺利,截止 6月,景区综治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起、开展救助和急救38次、查处逃票和黑导游15人次、提供游客各类服务3000余人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过去相比有较大提升。从接报矛盾纠纷、游客投诉、逃票和黑导游查出数来看与今年1至3月相比分别下降55%、67%、40%,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0%、53%、35%,景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