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安康社区的云南裕方辉制衣厂内,随着“法律明白人”的到来,厂子里变得热闹起来。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遇到过向您收取保证金的情况吗?”“您是否知道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有权获得经济补偿?”“发生劳动争议后,您知道可以通过什么程序解决吗?”……部分员工放下手里的活,仔细聆听“法律明白人”的讲解,现场有问有答。
富宁县新华镇安康社区是一个易地搬迁后多民族共居的社区。近年来,安康社区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招小商”让居民享受“家门口”就业的便利,以暖心服务守护“一老一小”的幸福,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
从“一盘沙”到“聚成塔”,法治氛围形成、法治意识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成为了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金钥匙”。
基层治理“一网兜” 法治顺着“网格”走进家门
安康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2021年,安康社区成立,仅其中的安康小区就接纳了来自富宁县11个乡(镇),92个村委会,296个村小组的500余户居民。
在搬迁过程中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社区民族多、人员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曾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很大压力。
“由于生活习惯不一样,大家对社区环境也不熟悉,居民之间总会有摩擦和矛盾。有时孩子打架,父母也会发生争吵。”安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回忆,散而乱的组织架构、没有归属感的居民,曾让他们对社区管理无从下手。
要理清基层治理的头绪,法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值此时,由新华司法所指导的安康社区人民调解员,用“法治”找到了突破点。“我们指导辖区人民调解员聚焦社区居民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突出重点群体,用法律和居民们讲道理、摆事实,逐渐取得了居民们的信任。”富宁县新华司法所所长介绍。
人民调解员起到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润滑剂”作用。
2022年7月,安康小区居民覃某和邻居杨某,因在楼道堆放废品而产生了矛盾。覃某为了泄愤,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发表了对杨某的侮辱性言语攻击。
两人的事在小区里闹得不可开交,眼看着矛盾愈发激化,社区多次调解也无果,杨某便到新华司法所寻求帮助。最终,经新华司法所主持双方和谈和沟通调解,最终覃某向杨某在微信群里赔礼道歉,两人和解。
自易地搬迁工作启动至今,安康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化解各类纠纷300余件,涉及群众1000余人。
社区问题多而杂,怎么才能让法治“走进”每一道家门?
“我们搭建起牢固的治理架构,运用网格体系动态走访发现问题。把社区优化设置成13个‘网格’、40个‘微网格’,再推选老党员、老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支书、群众基础好的人员成为网格长、楼栋长。”据介绍,通过建立“网格长+楼栋长”“网格长+党员中心户”等制度,社区拉起了一张“网”,实现了由乱及治,“兜”起了社区里的家家户户。
为畅通自下而上的诉求反映渠道,社区通过“群众点单、网格长收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的“四单”模式,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并及时化解。
此外,在安康小区每个单元门口,居民都能通过扫一扫“接诉即办”平台二维码,在线上进行法律咨询、隐患报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我们咨询务工问题、法律问题多了个便利的渠道,不用跑这跑那,线上就能得到反馈。”社区居民陆光仙对“接诉即办”平台的便利性十分满意,群众的身边事有了更多的反馈渠道。
目前,社区对所辖矛盾纠纷做到了100%回访,社区纠纷数、各类案件较往年下降了50%以上。
法律服务在身边 既要知法 更要用法靠法
在基层营造好“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做好普法宣传是前提。
要让居民们能听得进、用得好,找到合适的普法形式很重要。今年60余岁的鲁光发是安康社区的网格管理员,也是社区的“法律明白人”。有着十多年矛盾纠纷调解经验的他如今依然闲不下来,经常“走楼串栋”,想方设法将自己新近学到的法律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
除了自己摸索学习,鲁光发还积极参与省、州普法工作队下沉到社区开展的“法律明白人”培训,不断提升自己。“大家问的问题要是答不上来,‘很丢脸’!”鲁光发说。
“要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这是鲁光发近年来掌握的普法“秘诀”。刚搬迁完成时,鲁光发抬着册子照本宣科地念法条、读法律,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居民们也很难听进去,劝导和普法工作效果不佳。
怎么办?
“得成为居民的‘身边人’呀!”鲁光发发现,用案例式普法,让身边的人现身说法,更能拉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感兴趣。时间久了,鲁光发和居民们慢慢熟悉,大家遇到矛盾纠纷都习惯找他“评评理”“问问法”。
目前,结合云南省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安康社区共培养了45名“法律明白人”,他们人熟、地熟,让居民遇事“有人可找”,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了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安康社区还引入了社区法律顾问,让便民利民的法治氛围更加浓厚。
安康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常年都是个“热闹地儿”。
10月29日,安康社区居民黄先生再次来到公共法律服务站,询问自己维权案件的进展情况。
黄先生介绍,自己曾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多年,但渐渐地企业开始出现无故克扣工资、加班时长大幅增加、未按规定缴纳社保等损害其劳动者权益的情况。然而,黄先生自己对劳动法律法规不甚了解,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今年上半年,黄先生了解到安康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可提供法律援助,便前来求助。“当时的值班律师在了解到黄先生的遭遇后,通过审核发现黄先生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并引导其提交了申请,目前正处于诉前调解阶段。”值班律师黄一健介绍。
在安康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像黄一健这样的值班律师共有27名。安康社区与3个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为居民们配备法律顾问,律师每周轮流值班一天,为群众解答法律疑惑,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帮助。
新华司法所与安康社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将司法所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功能与安康社区“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优化社区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
基层法治意识的提升,不能落下“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
“在重阳节、妇女节等重点节点、节日,我们都会走进社区开展普法活动,让老年人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华司法所工作人员说。
依托富宁县开展的“百名干警挂千班”行动,政法干警们进校园、进班级授课,成为班级的“第二班主任”,让普法宣传在学校的未成年人中传播得更深更远。
法治增添“底气” 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护航
安康小区居民李凤的生活半径很小,工作就在小区里的云南裕方辉制衣有限公司,孩子上学在附近的学校。灵活的上班时间让李凤能够在早中晚孩子上学、放学时,有时间接送和照料。
早年在外打工的李凤,只能把孩子托给在家的老人,还遇到过拖欠工资的老板,吃了不少哑巴亏。“现在不仅手上的时间能够自己安排,还能每个月多三千元左右的收入。”李凤很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
安康社区引进了包括云南裕方辉制衣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服装企业,提供工作岗位180余个,可为居民们增加月收入2000元以上。
云南裕方辉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春燕介绍,公司重点吸纳安康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的群众,最大可容纳200名就业人员。“公司一部分岗位为全职岗位,一部分岗位为灵活时间岗位,让居民可以兼顾‘钱袋子’和家庭。”
安康社区组织“法律明白人”为公司员工们输送法律知识,通过法律服务站为员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增加员工的“底气”;新华司法所和法律顾问定期到3家服装企业走访,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企业审核用工合同、业务合同等法律文书,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近年来,新华司法所已为安康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74次,提供法律援助15次,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8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件,组织法治宣传13次。法治氛围的形成让居民更有归属感、获得感,也让社区基层治理活力更足、成效更多。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