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楚雄州深耕“主防”责任田,下好矛盾化解“先手棋”
发布时间:2024-11-26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楚雄州紧盯“排查、防范、化解”三个中心环节,全力化解基层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矛盾纠纷,实现群众诉求和纠纷隐患排查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截至10月31日,全州命案发案率同比下降12.5%。多年来,全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盯实兜底排查,着力破解“发现难”

楚雄州注重顶层布局,坚持经常性、定期、专项排查相结合,组织开展“万名政法干警进万村”活动,按照“五必进”“六必查”工作要求,紧盯高发多发的纠纷类别和重点领域,滚动开展排查。织密排查网。将全州划分为1.8万个网格,配备各级专兼职网格员3.1万人,覆盖所有村组、小区楼栋。明确排查点。深入分析研判矛盾纠纷特点规律,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婚恋情感、邻里冲突等7项纠纷情况和相关12类人员作为排查重点。延伸排查线。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县(市)、乡镇、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让分散的社会治理资源由“指头”变成“拳头”。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重复警情逐条归类。

抓实源头治理,着力破解“防范难”

楚雄州坚持及时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形势变化,加强预警预测,主动提前介入,推动治理由“灭急火”向“治未病”转变。共性问题普遍讲。实行政法单位及专责部门联系村社区责任制,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乡村文艺宣传队、少数民族“双语”普法宣讲团、巡回法庭深入村组,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精准普法,打通当事人情绪和思想症结,防止矛盾纠纷反复激化。个别风险私下劝。针对家庭邻里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隐私性风险,私下规劝疏导、晓以利害,引导当事人及时纠正错误、规避风险、消除隐患。

  

疏治结合源头防。整合县乡大调解、信访接待、网格化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等多中心为“一中心”,聚集政法单位、平安法治办、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力量,由综治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方式融合,让群众遇到问题有个说理的地方,在“少跑腿”的情况下解决“烦心事”。建立跨区域风险管控联动协作办法、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等五项制度机制,加强公检法司以及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等方面信息的融通对接、衔接联动、联合办公。健全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平安家庭”“最美家庭”“楚雄好人”等评选活动,以德治“春风化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压实责任链条,着力破解“化解难”

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压实责任,用心用情排难解纷,以正气、和气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建立三级评估建档。由村居民小组、网格员排查出矛盾纠纷,村(社区)综治中心核实并提出初评意见,乡镇综治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冲突程度、当事人情况及其他辅助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研判,对排查出的风险户以红、黄、绿三色标注家庭高、中、低风险等级,实行“三色三档”精准服务。实行四级包保化解。坚持“一个问题、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红色高风险户由县处级领导挂包,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牵头,乡、村、组三级包保,纳入县级管控服务;黄色中风险户由乡镇科级领导挂包,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实行村、组两级包保;绿色低风险户由乡镇干部职工挂包,村(社区)“两委”成员牵头,实行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包保。

全面落实包调处、包化解、包稳控、包反馈“四包”责任,对已排查化解纠纷实行备案督促、跟踪回访、随机抽查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全州平均排查率达99.2%,风险户包保稳控率达100%、化解率达90.5%。五级协同攻坚。实行州、县市、乡镇、村(社区)、组五级联动。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的复杂程度、性质等级,组建专业化、专门化力量。各县(市)、乡镇、村(社区)广泛吸纳退休干部、教师、律师、乡贤、德高望重的长辈等人员进入调解组织,推行县市“金牌调解员”跨乡镇调解,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