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织密“四张网” 大理州洱源县人民法院为妇女儿童撑起法治蓝天
发布时间:2024-10-25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大理州洱源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织密织牢妇女儿童维权“四张网”,以司法之力守护妇女儿童的幸福平安,为辖区妇女儿童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

织密妇女儿童权益“服务网”,维权措施“实”。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坚持“快立案、快排期、快送达、快调解、快审理、快执行”的原则,为妇女儿童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制度改革,在院机关和两个基层法庭打造“家居式”布局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和工作站,积极创新探索符合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审判方式,努力实现家事审判保障权益、修复家庭关系的双向职能。在院机关成立了少年家事诉调工作室,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纠纷进行诉前调解,注重说理教育及亲情修复。在刑事审判庭加挂少年法庭,系统规范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提高审判专业化水平。

近三年,共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114件,其中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探望权纠纷、抚养费纠纷等案件32件;审结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强奸罪案件11件;审结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6件21人。

 

 

织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网”,关爱行动“暖”。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用“温情司法”将“守护未成年人”工作贯穿审判执行各阶段,从强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违法责任到不履行义务可能导致的后果;从解除婚姻关系时听取未成年子女的意见、禁止争夺抚养权,到离婚后父母对子女负有的权利和义务。近三年,共发出家庭教育令11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62次,提供心理疏导10人次,为19名妇儿签发人身保护令。

针对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法官在判后定期对未成年罪犯进行回访,与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犯案后的反思感悟及服刑改造情况;对判处非监禁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罪犯,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帮教措施。近三年,共对未成年罪犯开展回访17次17人。

强化对妇女儿童的司法保护,对无经济收入、生活困难、残疾妇女或者儿童等弱势群体加强司法援助救助,实行减、免、缓交诉讼费。

 

 

织密妇女儿童权益“解纷网”,协调联动“强”。持续深化“法院+妇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工委”等多方合作解纷模式,着力推进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资源聚合、力量融合、功能整合、手段综合,凝聚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强大合力。

大力推进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加大司法确认办理力度,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后续过激行为发生。选聘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从事婚姻家庭类案件诉前疏导工作,推进婚姻家事类案件处理专业化、综合化和多元化。

在玉湖初级中学打造了洱源县未成年人保护司法体验基地,并创新推出“一会”“一员”“一模拟”“一演讲”“一班报”“一辅导”为载体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织密妇女儿童权益“防护网”,普法氛围“好”。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加强舆论引导,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近三年,通过公众开放日、巡回审理以及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普法宣传20余场次。

组建包括班子成员、资深法官、年轻法官助理的梯次人才队伍,担任全县10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推动形成法治教育、安全管理、犯罪预防、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五合一”的普法工作新模式。

持续加强典型案例的培育报送工作,为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类似案件的办理和问题的解决提供示范样本,为广大妇女儿童依法维权提供法律指引。

精心制作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引导妇女儿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洱源县法院2023年拍摄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微创新短视频《法润青苗·筑梦前行》被大理州司法局推送参加云南法治“三微”大赛,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妇女是家庭的核心,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在今后工作中,洱源县法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不断巩固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成果,持续提升妇女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平安洱源、法治洱源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