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镇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南端,螳螂川畔,因滇池西南的出水口而得名。作为这174平方公里热土的守护者,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海口派出所全警紧紧围绕打造“平安海口”的职责目标,聚焦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用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安全感。
2022年,海口派出所被授予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誉称号。这里是有风的地方,也成为有“枫”的地方,全体民警辅警正沿着红色足迹,让最美“枫桥警色”在这片红色土地绽放。
铸牢“铁三角”
守护辖区“大平安”
海口派出所辖区面积广、接处警距离长,尤其是云龙、青鱼、双哨社区位于海口西侧,距离派出所20余公里,区域内分布了多家企业单位,最快赶到现场也要1个多小时。
海口派出所设置了“云龙警务室”,统筹推进社区警务室和警力保障“两个全覆盖”同步建设、同步落地,实现警力前移、警务前置、服务前伸。
接着,在白鱼口社区设立了第二个警务室。两个警务室分布在海口两端,从地理位置上与派出所形成“铁三角”,解决了出警距离远、反应不灵敏难题的同时,提升了矛盾化解、群众服务、重点防控、信息采集的效能。
今年1月,有群众报警称在海口云龙社区某公司门口,因停车问题发生了纠纷。值班警力当即从警务室出发,3分钟到达现场处置,开展调解后,双方握手言和。10余年来,这稳固的“铁三角”一直守护着群众和园区企业的平安。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造“和谐海口”
海口派出所辖区常住人口约10万人,多民族聚居,城乡交错,新老工业区并存,治安要素尤为复杂。
海口派出所积极探索“警格+网格”双向融合,将辖区划分为6个网格片区,通过优化社区网格设置与网格党组织体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探索“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新路径。
目前,社区民警辅警、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网格员正以6个警务网格片区为中心,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进行全要素精准采集和精细管理,不断延伸着“平安触角”。
同时,联合司法、社区、驻所律师多渠道、多维度建立健全“联动联调”机制,综合“会诊”化解复杂矛盾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
有效预防、事前化解,海口派出所正推动基础防范工作从“硬控制”到“善治理”转变,真正让“枫桥经验”在海口地区开出新花。
警力跟着警情走
全力挤压犯罪空间
海口派出所以“降警情、控发案、多破案、勇争先”大竞赛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辖区重点区域、场所,人员密集地区,采取“人力+视频”“车巡+步巡”相结合方式,最大限度将警力沉到一线、压到街面,提高街面和重点部位见警率、管事率和处置率。
与工业园区企业内保部门联合成立“园区警务联合巡查队”,开展联合巡逻防控、安全防范工作,全面维护园区治安及生产秩序。
今年以来,海口派出所辖区治安、刑事警情同比分别下降8.33%、28.57%。
15分钟便民服务圈
海口再添新阵营
受地理位置限制,海口的群众长期面临“办证难、多头跑、重复跑”的难题。
依托西山公安构建公安政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2022年6月,海口综合服务站落地,实现多种业务“一站式”办结和“7×24”小时身份证自助办理,利民惠民服务再升级、再上“心”。综合服务站内设25个窗口,涵盖户籍、17项车驾管业务、网上微户政办理及禁毒、治安、网安行政审批事项接件、受理。
综合服务站还纳入了政务网“一网受理”的77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群众可通过“办事通”客户端、“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线上提交申报材料,工作人员进行网上审查、流转审批。
综合服务站启用至今,受理咨询2.1万人次,办理各类业务1.9万余件,办结率100%。
传承红色血脉
驻守听“风语”
海口有着悠久的红色历史,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中国第一挺机枪、中国第一架军用望远镜都诞生于此。海口工业园区也是云南近代工业的摇篮,是云南省70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
海口距昆明主城区35公里,派出所里大多数民警辅警都是吃住在单位,平时很少回家。到了夜里风很大,门窗被刮得哐哐响,大家都已经习惯伴着风声入眠了……
这样的生活有些枯燥但并不乏味,所里经常会组织大家谈心、参与文体活动,以凝心聚力的温情举措,让备勤生活变得鲜活有趣。
守望滇池、耳听风语、守护平安,已经成为海口派出所民警的日常……
在这片红色沃土的滋养下,海口派出所全警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热血和青春诠释责任与担当,努力让“枫桥经验”绽放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