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司法行政 > 正文
破解群众法律“问诊”难题!“盘龙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实验室”项目推进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3-11-15  责任编辑:汪雨春

“盘龙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实验室”项目旨在发现昆明市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从实践的角度解决阻碍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发展的难题,充分发挥政、企、校、所的不同优势,以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设备的使用率和首选率,提升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打造法律服务“新产品” 破解群众“问诊”难题

“以前遇到问题,知道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但不清楚具体流程、合同样式那些,想要咨询律师,又担心时间和费用问题。”前来盘龙区司法局大厅使用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以下简称“机器人”)的王女士表示,生活中她遇到过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情况时,机器人及“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卡”小程序(以下简称“小程序”)为她解决问题提供了及时、专业的法律建议及帮助。

近年来,盘龙区大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目前盘龙区网络平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放置在全区11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及区政务服务中心、区信访局、区人民法院等群众法律需求较多地点的机器人;二是搭载在微信上的小程序。两种服务方式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让群众真正享受到“7X24”小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公共法律服务。

深入调研听民声 “对症下药”促升级

实践中,盘龙区司法局发现机器人及小程序的使用量并未达到预期,群众因为各种顾虑不愿主动选择使用机器人或小程序,如“机器屏幕小、字体小,老年人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不知道怎么操作,不会使用”等。

为深入调查群众使用智能设备的需求、体验、困难和障碍,实验室先后开展实地调研3次、活动11次,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1轮,形成工作报告4篇,深刻分析影响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设备使用的因素,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为今后的盘龙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针对实验室发现的“智能设备对部分群众使用有难度”问题,盘龙区司法局充分论证实验室提出的建议后,委托科技公司开发上线“AI律师语音咨询”功能,实现机器与人的直接语音交互、随问随答,群众无需再阅读文字和进行选择,大大降低了智能设备的使用门槛。

针对实验室发现的“智能设备使用时没有指引”问题,盘龙区司法局与律品公司共同制作小程序和“AI律师语音咨询”使用指引视频,方便群众根据视频指引了解操作方法。

此外,诸如“智能设备投放点位较少”“保证使用者的私密性”等,盘龙区司法局将继续有的放矢、竭力升级,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公共法律服务。

“盘龙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实验室”项目运行一年以来,盘龙区机器人访问量从2303人次增长至38582人次,增长近16倍;小程序访问量从12.7万人次增长至35.5万人次,增长近3倍;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设备(包括机器人及小程序)咨询量增长率达46%。除上述数据增长外,智能设备用户数及终端业务申办量、终端法律意见书量等各项业务均有显著提升,实验室取得显著成效。

下步,盘龙区司法局将继续发挥“盘龙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实验室”项目的“实验”功能,突破格局,放开视野,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迭代升级,行而不辍,以专业、完善、优质、普惠的盘龙公共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