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大理州宾川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专业优势,不断延伸审判职能,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多措并举,深入持久开展普法宣传,助力普法强基提质增效。
阳光审判促公开 以案析法零距离
宾川县人民法院针对偏远山区普法力量薄弱、部分基层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聚焦重点地区和重点对象,到命案高发多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矛盾突出的农村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阳光司法、巡回审理。把初中文化以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农村“三留守”人员、乡镇中小学师生、不良行为青少年以琐事口角、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经济纠纷等矛盾突出的双方当事人作为重点对象,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婚恋家庭、财产继承、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将阳光司法、就地开庭、巡回审理作为以案释法的最优渠道,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
送法进乡村 普法润民心
宾川县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以基层社区为依托,以党建为引领,集合社区支部、群团组织、党政机关等多方力量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工作,利用丰富的案件资源,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树立社会规则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四联七进”工作机制为抓手,建立网格法官与乡镇、村(社区)网格员的常态联系,全面对接乡镇、村级综治网格,完善“网格+调解”机制。将人民法庭作为送法进社区前沿阵地,联合人民法庭辖区的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等部门,到社区(乡村)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
法治护航成长 同心守望未来
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发挥法治副校长桥梁纽带作用,推进校园法治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为重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通过设置家庭教育指导室,发放《家庭教育令》等方式,共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和家庭教育工作。健全完善少年法庭工作机制,落实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帮教回访、记录封存等七项工作机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妥善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加大司法建议力度,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实现“两下降一底线”目标。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纵深推进多元解纷
将“四联七进”工作机制充分融入市域社会治理,让法官进“网格”,强化诉调对接,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上提供精准化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涉法涉诉问题。
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造“水果产业法庭”“旅游巡回法庭”“侨乡巡回法庭”等特色法庭,在华侨社区建设“无讼村指导室”,深化“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持续推进诉前委派调解工作,推动纠纷诉前化解、多元化解,持续强化诉源治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群众诉求服务中心”, 统一指挥调度四联七进工作,集约化、一站式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