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生活在古城的居民常在三眼井旁休闲话家常,聚一群人,喝一壶茶,事情说清了,心结打开了,三眼井也成为了几代人约定俗成的共同议事、矛盾纠纷化解的场所。
以普法为切口,三眼井旁长期以来的“说事议事”氛围也更有利于交流沟通,迎着“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热潮,以古城区委政法委牵头、大研街道综治中心协作的“行在古城山水间,走进普法大讲堂”为主题的普法大课堂实现了法治和德治的融合,让法律从群众“家门口”走到群众的“心窝里”。
“市井生活图"描绘“普法生态景”
丽江古城三眼井的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清冽洁净,为饮用之水;水从第一潭溢出后流入第二潭,第二潭水质洁净,为洗菜、洗涮炊具之用;水从第二潭溢出后流入第三潭,第三潭为漂洗衣物专用,最后水从第三潭排入排水沟中。三潭相串,各司其职。在丽江古城凡有三眼井的地方,周围都有小型广场,除了挑水、洗菜、洗衣服的人外,还有许多游客、老人小孩喜欢到此憩息、玩耍,构成丽江古城特有的一幅现代"市井生活图"。
“老和,我就说你的电动大棚车不能上路,刚刚给我们讲法律的警察说了,要考个D照!”“木大爹,不要总想着什么都留给儿子,听着了没有,你家姑娘也可以同等继承你的木头房子!”
当古城区“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工作队员们在三眼井边拉起“行在古城山水间,走进普法大课堂”的横幅时,大家再无在会议室里拘谨,都主动围过来聆听法律知识,也愿意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拿出来讨论。通过拉家常、讲政策讲法律等方式,了解生活情况,排查矛盾纠纷。同时也倡导关爱互助、和睦友善、团结和谐的邻里关系,促进群众与群众结心,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普法队员示范讲、群众自发讲等多种方式,同群众想在一处、聊在一起,在一问一答中解决问题,热火朝天地“拉家常”“说心声”“提点子”“找路子”,架起了干群“连心桥”,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化解在三眼井旁。
德法双治“丈量”民意
充盈着生命力的基层治理,洋溢着人情味的邻里文化——这就是“三眼井旁的普法大课堂”留给群众的最新印象。
“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俭约之志、始终不渝”其意为教导子女要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耕读一生乐事,家和四季平安”其意为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邻里和睦。以普法为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活动也在三眼井旁上演。除普法内容外,宣传内容包括:倡导婚事新办、杜绝高价彩礼;倡导丧事简办、杜绝厚葬薄养;弘扬科学精神、抵制封建迷信;倡导德治、法治相结合,杜绝黄赌毒;倡导树立正确的财富积累观,杜绝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等。
“每次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内容,我们都会结合家风家训来讲,我们的普法工作主要还是围绕群众能接受、能消化、能实践的三个重点来开展。这也是我们根据区委政法委的要求做出的德治与法治融合的生动实践。”大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和仕专介绍道。
在悉民情、顺民意、解民忧的同时,“三眼井旁的普法大课堂”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拧紧了“共产党员就在我身边”的情感纽带。
“法味”观光有滋有味
每周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的普法宣讲后还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三眼井旁的普法大课堂”将专业、权威、优质的法律宣传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普法对象不仅有古城的居民、经营户,更是辐射到了部分来丽旅游的游客。“太接地气了!本来是想到三眼井打卡,感受丽江古城最原生态的生活,没想到被输出了一堂那么有趣的法治课!”河南籍游客李某在丽江古城游玩期间,听说了三眼井的故事后慕名而来。期间,“行在古城山水间走进普法大讲堂”普法活动正在进行。古城派出所民警通过用拉家常的方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积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禁毒禁赌等相关知识宣讲,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和依法维权意识,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观念深入人心,将普法的“种子”植入群众身边。
“非常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我们来说现如今都是喝自来水,但是这里的井水冬暖夏凉,我还意外聆听了法治课堂,这是我来丽江旅游的意外收获,以后我将依法冷静处理遇到的矛盾纠纷,从思想上筑牢守法的底线!”李某对“三眼井旁的普法大课堂”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