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月波走到南强街的路口,停下来回头眺望那片街景,在灯火阑珊的夜色中,“护国派出所”几个字映入眼帘……
他刚来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护国派出所时,这里还没有繁华的景象,而现在,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街头充满复古感的霓虹灯、石门牌和老火车,都记录着老街的复兴。
奚月波是护国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南强街是他警区内最热闹的地方,同事们口中“最洋气”的片儿警——说的就是他。每天清晨,南强街尚未开始喧嚣,奚月波就已经从派出所出发,沿着南强街一路向西,开始了一天的巡逻走访。扎根社区17年来,平均每天要走几万步的他,就像电台里的准点播报,从不缺席,风雨无阻。
一片安静:温情执法暖老城
2006年,奚月波来到护国派出所,成为社区“大管家”。2018年他接管祥云警区,这里有大型商场4家、写字楼3座、高层住宅8栋,是昆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每到傍晚,这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南强美食街里的小摊酒吧鳞次栉比,高峰时段人山人海。与此同时,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环境污染、酒后纠纷......客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奚月波的工作带来了难题。
“同志,你们的烧烤好不好卖?我帮你宣传宣传,你把摊位的桌椅往里挪一挪,路堵住了隐患很大的,做买卖不容易,更要注意安全。”奚月波这么一说,卖烧烤的老板笑了起来,“好!你说得在理,我这就把桌子挪进去。”
面对噪音扰民和占道经营问题,奚月波的温馨执法既消除了违规占道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取得了商户的理解,为街道的畅通、安全装上了有效的“保险栓”。
在奚月波不停奔走、日复一日的努力中,辖区周围的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堵路占道的现象几乎消失,矛盾纠纷也随之减少了。奚月波一直坚持有事儿没事儿就去街头巷尾转转,真正做到“还静于民”。
一份安全:“大管家”不好当
南强街是昆明的地标建筑之一,凝聚着昆明文化血脉,要保证辖区的绝对安全,这个 “大管家”,不好当。
“和居民打交道多了,我的微信好友也多了,我把辖区居民拉到微信群里,他们随时可以找到我。慢慢地,邻里间越来越熟悉,大家有事也愿意在群里反映。”
南强街有2支护小侠“义警”,奚月波带领“护小侠”参与到社区管理的事务中,平日社区巡逻、排查隐患、化解矛盾、反诈宣传,都有志愿者们的身影。他还会组织“护小侠”们定期开展工作评析,对做得较好的志愿者提出表扬,形成良好志愿共治氛围,让志愿服务的温度匹配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速度。
“我们会定期组织商户开会,向他们宣传消防、生产、反诈等安全知识”。他还习惯下班以后换上便装,再到辖区里转一转、看一看、打打卡,看看有什么没注意到的安全隐患,回去再梳理梳理、及时提示,协调社区跟进。“从群众的角度,我们会看到更多。” 奚月波说。
辖区的居民们从最初的被动配合,到如今主动为他出谋划策,携手努力实现了社区“零发案”,这是奚月波心中最引以为傲的“成绩”。
一张地图:刻在脑里的“北斗系统”
这些年,奚月波反反复复走遍了管辖区每一个角落,在脑中形成了一张地图,练就了“指户识人”的绝活,一提到他的社区,他总是两眼放光,你问他哪栋楼?哪个商户?哪家有几口人?有什么故事?他全都知道,大家都叫他“活地图”“护国北斗系统”。
奚月波把辖区分成几大块,建立了62个群组,让移动警务前移,实现分级管理、“一标三实”,他会定期检查辖区增减人员情况,并及时跟进,以便做好服务。
老王家四口人,今天在两个,明天在一个,可能光这家我就得跑三、四趟,每次去都得宣传一下。平时遇到老人家, 要手把手教他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现在大家的反诈意识都很强了。” 两年来,在奚月波和辖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全民无诈”
一张笑脸:冤家宜解不宜结
随着老旧社区改造升级,越来越多的住户选择搬进新房。但一位独居老人不愿搬迁,也不肯出门,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说无果,长此以往,老人有了抵触情绪,谁都无法接近,与周围邻居产生了矛盾。奚月波得知这⼀情况后,来到老人家敲响房门。他了解到,老人已经80多岁,没有子女,在这里已经居住了50多年,她还说过:“这里就是我的根,不管谁来劝,我哪儿也不去。”
考虑到老旧房屋的安全性和老人独居的风险,奚月波不厌其烦地“三顾茅庐”,对老人软语相劝。最终,老人终于答应先到新房子去看看,她说:“奚警官,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像我儿子一样,我信你!你带我去看看吧。”奚月波搀扶着老人来到新房子门前,大娘看着新房子,拍了拍他的手:“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我愿意搬来新房子,你在我放心,我听你的......”
打那以后,奚月波经常会去看望老人,在开导下,老人心态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打开心结后,她认识了很多新邻居、新朋友,晚年生活多了色彩。
“其实,邻里之间没有多深的‘仇怨’。只要用心倾听,将心比心,入情入理,就⼀定能够帮双方化解矛盾、重修旧好。今年,我们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100%。”
奚月波常常在思考:到底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社区民警?或许就是走到哪儿,辖区群众都知道他叫奚月波,都知道有警情要找他。
社区民警的舞台不大,所辖之地不过方寸,但正是这方寸之地,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35年风华岁月,17载朝朝辞暮,伴着霓虹亮起又熄灭,看着日升月落、春去秋来,这位“洋气”的片儿警在这条走过无数遍的街道上,用脚步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用藏蓝装点着平安底色下的喧闹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