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点赞!双语普法夫妻档 同心情暖阿佤山
发布时间:2023-03-20  责任编辑:符晓

随着“普法强基补短板”活动的纵深推进

不少普法宣传员热情投入

边境村寨法治宣传第一线

其中,杨雪松和妻子班亚仙显得很特别

他们是被阿佤山群众津津乐道的

普法宣传“夫妻档”

▲杨雪松和妻子班亚仙在进行普法宣传活动

杨雪松是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董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来阿佤山戍边已20载,早已积累下自己的工作方法。他善于用看似与“法”毫不相关的“唠家常”“帮小忙”等法治宣传“破冰锦囊”,快速拉近与佤山群众的距离。

而在人社局工作的妻子班亚仙善于用本民族佤语和群众打交道,小两口用“佤汉”双语在阿佤山开辟着法治宣传“战场”。

不负真情 并肩作战

2005年,还是边防军人的杨雪松与本地佤族姑娘班亚仙情投意合喜结连理,2019年改革转制后,从军人身份转换为移民管理警察的杨雪松迅速调整状态,换装不换色,积极投身戍边实践。

杨雪松时常与妻子交流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为民服务,怎样从如今的“藏青蓝”事业中延续曾经的“橄榄绿”精神。

在丈夫的影响下,妻子秉持着向善向上的初心,她主动报名加入佤山普法志愿者队伍,她说:“平时他的边境执勤执法工作忙,我作为基层工作者十分理解,能和他一起站在普法战线上当‘战友’,是我们这个小家最幸福的‘公约数’。”

不违初心 为民分忧

“在平时的执勤执法工作中,我们遇到过不少老百姓法律意识淡薄,不少人在接受讯问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有多严重。这次普法强基补短板对我们执法者来说恰恰是很好的普法宣传契机。”

谈及自己投身法治宣传的初心,杨雪松不禁为那些因不懂法而触犯法律的人深感惋惜,他深知每当一名犯罪人员进监狱就代表一个家庭的不幸,更代表千千万万个无辜受害者家庭的悲剧,这种害人害己的行为必须从源头上加以遏制。

在佤语普法工作中,妻子班亚仙充分利用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立足工作岗位,结合佤族同胞较关心的劳务纠纷、拖欠工资、工伤维权等方面问题,用佤语讲解法律知识。她走进民族村寨向同胞们讲道理、说法理、明情理,用身边的事实举例,为遇到法律问题的佤山群众排忧解难。

这对“夫妻档”用生动、实用、贴心的优质法治宣讲“套餐”,回应着佤山群众的新期盼。

不忘大爱 情系佤山

“普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忙起来的时候就顾不上孩子......”想起不能给孩子足够陪伴,以及给长辈带去的负担,杨雪松夫妇不禁心怀歉疚。

大女儿是当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工作繁忙,夫妻俩辅导大女儿功课的时间很有限,好在大女儿对父母的工作也很理解,在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时,还能帮奶奶照顾妹妹。

一边是工作中一遍遍登门走访、一次次语重心长的耐心解答,一边是生活中一声声孩啼呼唤、一件件两难全的家长里短,这就是杨雪松夫妇的日常,普通琐碎而又平凡浪漫。他们舍弃休息时间,一起投身边境普法事业中,互帮互教,为佤山平安、群众福祉默默奉献着。

小家传大爱

共筑佤山梦

在祖国边境线上

像他们这样的守边家庭还有很多

正是这些千万小家的付出、平凡岗位的坚守

传递着新时代的爱与温情

才汇聚成新时期家国安宁的强大力量

守护着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