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守护,无悔付出,用满腔热血和忠诚来坚守自己的使命……他们被冠以一个共同的称号:守边人!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与老挝、缅甸接壤,是全省边境线最长的县,也是全省唯一水路、陆路、铁路国家级口岸俱全的边境县,长期以来境内外边民跨境而居、往来频繁、交往密切,边境治理工作复杂而艰巨。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边境安全稳定问题,推进边境治理与社会治理双推进、双融合,勐腊县委政法委一直在探索中前进。
2023年5月11日,中央政法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和“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的决定》,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委政法委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先进集体。
距离勐腊县城90公里、距勐伴镇42公里的边境上有一座山,名为茅草山。它与老挝边境线相隔不到一公里,茅草山村原是一个典型的边境深度贫困村,改变始于2015年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这个边境“贫困村”摇身变成“幸福村”。
在茅草山有一群平凡的人,他们默默书写着日夜坚守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可爱又可敬。
在茅草山提起一个人,没有一个群众不竖起大拇指。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说话口音中时常混杂着哈尼语和汉语,有点腼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是勐腊县勐伴镇回落村委会茅草山村小组组长、护边员、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王黑安。从2005年开始巡边,16年来,王黑安带头巡边、义务护边、日夜守边,用心守护边境的一草一木,村民都称他为“若约黑”(哈尼语:带头人)。
茅草山村三面都是边境线,外防输入风险大、任务重,有的路段山高林密、蛇虫众多、道路湿滑,巡逻值守条件艰苦。10余公里的边境线巡逻一圈至少要4个多小时,每次出发前,王黑安都会仔细检查每个联防队员的紧急物资,确保干粮充足工具齐备,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2021年王黑安被评为西双版纳州“优秀共产党员”、勐腊县“群防先锋队”擂台三大比武评比活动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誉称号。
“生活在江边、劳动在林里,对面有亲人,坐船就能到。”这句话真实反映了关累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情况。勐腊县关累镇坝荷村关累村民小组是一个坐落在澜沧江边美丽的傣族寨子,与缅甸隔江相望。作为中老缅三国交界的中国一侧第一个自然村,可称得上进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国门第一村”。
关累村民小组紧邻澜沧江畔,紧挨边境,作为抵边村组,承担着镇守国门的重任,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探索出“国门党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党员群众在日常劳作的同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养成“出门就是哨兵、生产就是巡逻”的行动自觉,在打击偷越国(边)境和跨境违法犯罪方面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
2020年,勐腊县委政法委协调关累镇坝荷村委会关累村民小组,组建“澜湄固边船队”,该船队由36条船,26名队员组成建章立制,巡护于边境一线。
关累镇坝荷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四则介绍,自船队组建以来,队员积极投身边境巡逻、疫情防控,协助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成为边境“哨兵”,成为抓好边境一线防控的重要抓手。
磨憨站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磨憨经济开发区,是矗立在中(国)老(挝)边境、中老铁路全线最大的车站。今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8.8万名旅客乘坐动车从磨憨站跨境旅行。
“云南出入境边检总站磨憨边检站驻守在中老铁路的重要枢纽——磨憨铁路口岸,磨憨边检站持续深化移民管理服务改革,优化多项通关措施,维护口岸秩序安全稳定。”磨憨边检站铁路口岸执勤专班民警杨雪芹介绍。
中老铁路作为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贴打造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必须时刻确保口岸边境安全稳定,该站以边境管控为主线、人员管理为基础,向科技要战力在服务云南对外开放大局中展现新时期移民管理警察的担当作为。
勐腊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范瑞介绍,面对边境的复杂严峻形势,作为边疆县城政法牵头部门,近年来,勐腊县委政法委紧扣住“边境稳则社会稳,边境安则全局安”的工作主线,协调聚集各方力量,通过织密边境立体化治安防控网,深化强边富民,有力保障国门口岸畅通,推动实现边境安宁、边疆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有力有效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全县强边固防基础不断夯实,稳边固边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勐腊县荣获“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市”称号,勐腊县委政法委荣获“2021年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一批批政法干警和守边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付出和无私奉献,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