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昌宁县检察院把队伍建设作为强院根本,不断挖掘和培育人才,通过“定靶心、强保障、激活力、筑根基”四项举措,着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明确思路定靶心
提出“2335”工作举措,即:聚焦“推进昌宁检察工作现代化”和“狠抓落实”两个重点,做到“一切工作从政治上看”“一切工作从质效上抓”“一切工作从队伍上谋”的三个一切,用好“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人才强检”三大战略,抓好“用党建思维统领全局工作”“用项目工作法抓工作重点”“以科学管理引导能力提升”“加强请示汇报争取支持”“以‘五个文化’厚植发展根基”五个战术。
在探索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中,该院敢闯敢试、真抓实干推进数字检察建设,被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确定为数字检察建设试点院,自主创建的5个法律监督模型取得良好法律监督效果。
在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打出“调研报告+检察建议”组合拳,聚焦非法持有枪支、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命案防控、醉驾案件、古茶树资源保护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检察智慧。
健全机制强保障
研究制定《昌宁县人民检察院新时代检察人才培养规划(2022-2026)》,着力构建“五学联动”学习教育机制,着力打造“领导型人才+法律监督人才+综合业务人才+服务保障人才”的检察人才培养矩阵,建立职业导师帮教制度,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科学规划人才发展路径。搭建青年检察官论坛、青年干警读书会等学习交流平台,开展业务竞赛、公诉人律师辩论赛、检察官讲办案故事等“学、练、赛、训、研”活动,为人才培养提供“沃土”。在不断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加持下,该院大抓人才培养的成效逐渐凸显。2021年来,1名干警获评云南省检察机关案管业务能手称号,3名干警入选云南省检察机关人才库,2名干警入选国家检察官学院云南分院检察官教官并及师资库,2名干警获得全市公诉业务能手称号。不断涌现出的检察人才为该院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创新理念激活力
昌宁县检察院树立“荣誉等于责任”的院训,秉承“团结干事、和谐共事、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大力弘扬“求实、务实、落实”的昌检“一根丝”精神,以“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求发展、创一流”为思路,深化精品小院建设,通过“一引领五推动”工作法(以党建为引领,实现目标推动、管理推动、文化推动、团结推动、服务推动),党建引领,政治业务深度融合、一体推进,使昌宁检察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该院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三把尺子划出方圆 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锻造人民满意的昌宁检察队伍》获评云南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佳”典型案例。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19次被县委评定为优秀。创先争优工作成绩突出,2014年起连续三届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获评“云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云南省检察机关先进集体”“云南省园林单位”等多项荣誉,先后有1名干警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1名干警荣获保山市“十佳最美政法干警”,1名干警被评为保山市“七五”普法先进个人。检察工作业绩持续向好,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市前列。
培育文化筑根基
突出地域性、原创性和融合性,赋予党建文化、管理文化、诉讼文化、廉政文化、检·茶文化“五个文化”品牌新的时代内涵,用好文化引领意识形态、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正能量、提升文明程度的功能,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引领、保障、支撑作用,为新时代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持久“精气神”,厚植检察发展根基。2022年以来,该院不断深化“文化润检”理念,文化助推发展的力量得到不断释放。该院打造的为民办实事新名片“检·茶”同行者品牌,以检察服务中心联络站为支点,将检察服务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身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立的“溯·光”检察官普法团队,以“让你始终迎着光、做一个最好的你”为团队理念,以普法诗歌、情景剧、短视频、讲座等多样形式播撒法治之光,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溯·光”普法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县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数字检察重塑变革探索中培育出的“检·茶”数字行动派文化品牌,展现出西南边陲基层小院在数字检察建设中的实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