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昌宁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以“案结事了,人和政和”为目标,以“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一次次文明、规范、优质、高效的接访,着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用心驻点下沉,打造群众身边移动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
2023年,昌宁县人民检察院以昌宁县田园镇文昌社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试点成立2个联络站,第五检察部以“随驻+预约”的形式驻点下沉,第一时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控告申诉以及涉及检察机关业务的各项诉求,通过与党委政府工作深入融入,与村社基层组织常态化联系,与社区群众零距离交流,打造群众身边移动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检察亲和力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在文昌社区成立由检察官、社区干部、人大代表和其他各方力量共15人组成的“检·文调解队”,为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力量,真正兑现了“离群众近一些,解决纠纷快一步”的承诺。
精心组织听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对于年老体弱、身患残疾或者出行不便的信访人,第五检察部精心组织上门听证,将检察办案过程“晒出来”,运用群众语言、鲜活案例,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以人民群众可感、可触、可信的方式,把信访矛盾化解在信访人家门口。在办理鲁某某申请立案监督案中,精准掌握信访人现状和心理预期以及实际困难,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委会工作人员、信访人及其家属参加公开听证会,把听证会“搬到”信访人家门口,以公开促公信,主动接受监督,同时也向当地村民宣传了检察工作,促进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提升;在帮助信访人鲁某某“拿回”养家糊口的大货车后,鲁某某向昌宁县人民检察院赠送一面“真心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的锦旗。
热心司法救助,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第五检察部转变救助理念,主动摸排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对行动不便的申请人提供上门服务,积极推进多元化、综合化救助。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小兵(化名)和小军(化名)的母亲被害,犯罪嫌疑人没有赔偿能力,造成生活困难,可能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后检察官主动上门、深入村组和当事人家中对被害方的生活状况、犯罪嫌疑人的赔偿能力等进行调查,协助小兵、小军向检察机关提交国家司法救助的相关申请材料,开辟“绿色通道”,上下两级检察院联合救助,为小兵、小军快速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同时,主动将社会救助线索移送昌宁县乡村振兴局、昌宁县妇女联合会,实现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有效衔接,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厚植党的执政根基。